首页成语词典卑鄙龌龊卑鄙龌龊的故事

卑鄙龌龊的成语故事


拼音bēi bǐ wò chuò

基本解释龌龊:肮脏。品行恶劣下流。

出处明 唐顺之《答俞教谕》:“其于卑鄙龌龊越礼放法者,固未尝敢有雷同随俗之心,而其间尚可告语转移者。”


暂未找到成语卑鄙龌龊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卑鄙龌龊)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卑谄足恭西汉 司马迁《史记 五宗世家》:“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恭而心刻深。”
不卑不亢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须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
卑鄙无耻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贾某总办河工,浮开报销,滥得保举。到京以后,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摇,并串通黄某,到处钻营,卑鄙无耻。”
卑以自牧语出《易 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王弼注:“牧,养也。”高亨注:“余谓牧犹守也,卑以自牧谓以谦卑自守也。”
叹老嗟卑宋·陆游《岁莫》诗:“小筑幽栖与拙宜,读书写字伴儿嬉,已无叹老嗟卑意,却喜分冬守岁时。”
不亢不卑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他这远愁近虑,不亢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
贵远鄙近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香山居士》引宋·蔡宽夫《诗话》:“楚人发语之辞曰羌曰蹇,平语之辞曰些,一经屈宋采用,后世遂为佳句,但世俗常情,不能无贵远鄙近耳。”
卑躬屈膝宋 魏了翁《鹤山文集 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
位卑言高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位卑而言高,罪也。”
卑不足道绍剧《龙虎斗》第三场:“此身卑不足道,惟恐奸贼心存异志,宋室难安。”
卑之无甚高论东汉 班固《汉书 张释之传》:“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
不抗不卑《红楼梦》第五六回:“他这远愁近虑,不抗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
登高自卑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言气卑弱
卑宫菲食语出《论语 泰伯》:“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北鄙之音《史记 乐书》:“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枚身死国亡。”
官卑职小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我想来嵩父子之恶,神人怨怒,只因朝廷宠信甚固,我官卑职小,言而无益。”
尊己卑人柯劭忞《清史稿》卷四三九:“中国地处亚东,又为数千年文化之古国,不免挟尊己卑人之见,未尝取世界列国之变迁而比较之。”
异文鄙事
天高听卑西汉 司马迁《史记 宋微子世家》:“天高听卑。君有君人之言三,荧惑宜有动。”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猪卑狗险《南齐书·卡彬传》:“彬又目禽兽云:‘羊性淫而狠,猪性卑而率,鹅性顽而傲,狗性险而出,皆指斥贵势。’”
卑身贱体《韩非子 说疑》:“皆夙兴夜寐,卑身贱体……以事其君。”
卑辞重币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齐惧,必卑辞重币以事秦。”
尊古卑今《庄子·外物》:“夫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
鄙夷不屑叶圣陶《倪焕之》九:“难得笑的平板的脸上却浮着鄙夷不屑的笑意。”
前倨后卑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