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方桃譬李方桃譬李的故事

方桃譬李的成语故事


拼音fāng táo pì lǐ

基本解释形容姿质之美有如桃李一般。

出处南朝·梁·简文帝《筝赋》:“乃有燕馀丽妾,方桃譬李,本住南城,经居东里。”


暂未找到成语方桃譬李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方桃譬李)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血气方刚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圆颅方趾西汉 刘安《淮南子 精神训》:“故头之圆也像天,足之方也像地。”
李代桃僵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鸡鸣》:“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落落大方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9回:“杜雍却不推辞,将通身换了,更觉落落大方。”
斗方名士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天天弄些诗去登报,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
外圆内方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郅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圆,朋党构奸,罔上害人。”
祖传秘方曲波《林海雪原》:“他说涂上既能防冻又能治疗,并说这是他祖传秘方。”
大开方便之门明 冯惟敏《僧尼共犯》四:“谁想巡捕老爷大开方便之门,放俺还俗,便成配偶。”
圆凿方枘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知其龃龉而难入。”
变化无方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小,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
桃花运钱钟书《围城》:“现在正交着桃花运,难保不出乱子,让他回家给方乡绅严加管不也好。”
方面大耳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三国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天各一方汉 苏武《诗》:“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桃之夭夭《诗经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礼记 大学》:“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方生方死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立贤无方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汤执中立贤无方。”
世外桃源清 孔尚任《桃花扇》:“且喜已到松凤阁,这是俺的世外桃源。”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艺文类聚》卷四一引三国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晋 潘岳《太宰鲁武公诔》:“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
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
桃李满天下唐 白居易《春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天方夜谭张洁《沉重的翅膀》:“郑子云的话在他看来是书呆子的呓语,咬文嚼字、天方夜谭、理想主义。”
二桃三士三国 蜀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投桃报李《诗经 大雅 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文圆质方
方兴未艾宋 周煇《清波杂志》第一卷:“鸿恩锡类,方兴未艾,在位者其思有以革之。”
方寸已乱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回:“你们别吵!我此刻方寸已乱,等我定一定神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