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确凿的成语故事
拼音zhèng jù què záo
基本解释确凿:确实。证据确实可靠,无法否认。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尸场检验,证据确凿。且并未用刑,尔兄自认斗杀,招供在案。今尔远来,并非目睹,何得捏词妄控。理应治罪,姑念为兄情切,且恕。不准。”
暂未找到成语证据确凿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证据确凿)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凿壁借光 | 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千真万确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9回:“匡超人大惊道:‘那有此事!我昨日午间才会着他,怎么就拿了?’景兰江道:‘千真万确的事。’” |
圆凿方枘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知其龃龉而难入。” |
凿壁偷光 | 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穿凿附会 | 宋 洪迈《容斋续笔》第二卷:“用是好知奇者,欲穿凿附会,固各有说云。” |
进退失据 | 宋 陈亮《谢安比王导》:“温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故气不足以决之,而进退失据。” |
引经据典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荀爽传》:“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 |
枘凿方圆 | 明吾邱瑞《运甓记弃官就辟》:“一官寥落误儒绅,枘凿方圆迕世情。” |
据鞍读书 | 《渊鉴类函·驴三》:“江邻几调蓝山尉,骑驴赴官,第据鞍读书,至迷失道,家人求之乃觉。” |
架谎凿空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这杨大朗名唤杨光彦,绰号铁指甲,专一粜风卖雨,架谎凿空,挝着人家本钱就使。” |
有根有据 |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八回:“郑恩听了这一席话,欲待不信,这卖油梆子现在,是他掐算出来的,似乎有根有据,怎么不信?” |
据理力争 | 北齐 魏收《魏书 阳固传》:“崇虽贵盛,固据理不挠,谈者欣焉。” |
据为己有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我故倡为析居之仪,将大宅良田,强奴巧婢,悉据为己有。” |
丁公凿井 | 汉 王充《论衡 书虚》:“俗传言曰,丁公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也。” |
据图刎首 | 《文子 上义》:“左手据天下之图而右手刎其喉,虽愚者不为,身贵于天下也。” |
的一确二 |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怕不待的一确二,早招承死罪无辞。” |
鲸吞虎据 | 《旧唐书·萧铣等传论》:“自隋朝维绝,宇县瓜分,小则鼠窃狗偷,大则鲸吞虎据。” |
有凭有据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又且他家差老园公请你,有凭有据,须不是你自轻自贱。” |
确凿不移 | |
荦荦确确 | |
炳炳凿凿 | 《明史·海瑞等人传赞》:“而指陈时政,炳炳凿凿,鲠亮有足称者。” |
查无实据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101回:“那两个差头,白白的又发了一注子大财,只以‘查无实据’禀报县公完事。” |
三媒六证 | 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我大茶小礼,三媒六证,亲自娶了个夫人。” |
凿空投隙 | 《新唐书·酷吏传序》:“推劾之吏,以嶮责痛诋为功,凿空投隙,相矜以残。” |
凭几据杖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
凿空立论 | 宋·朱熹《朱子全书·学》:“固不可凿空立论,然读书有疑有所见,自不容不立论。” |
凿饮耕食 | 汉 王充《论衡 感虚》:“尧时五十之民击壤于涂,观者曰:‘大哉尧之德也!’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 |
凿空取办 | 宋·俞文豹《吹剑录》:“薛寺正季宣谓州县凿空取办,虽有奉法吏,欲宽弛而不得骋。”宋·丘珂《愧郯录·作邑之制》:“间有赋人实窄,凿空取办,郡县不相通融,鲜不受督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