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披襟解带披襟解带的故事

披襟解带的成语故事


拼音pī jīn jiě dài

基本解释比喻敞开胸怀,心地坦白。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暂未找到成语披襟解带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披襟解带)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知半解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有分限之悟,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一知片解宋·吴泳《答赵茂实书》:“某闲居寖久,兀兀一经,今已穷年,粗有一知片解,更不复为言语词章。”
一衣带水《南史 陈纪下 后主》:“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一解不如一解明·沈德符《野获编·释道·禅林诸名宿》:“至近日,宗门诸名下,争以坛坫自高,相驳相嘲,以至相妒相詈,真一解不如一解矣。”
下回分解
不断如带《新唐书 韩愈传赞》:“自晋汔隋,老佛显行,圣道不断如带。”
不求甚解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绝如带《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
不解之仇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又见张权买房开店,料道是丈人暗地与他的银子,越加忿怒,成了个不解之仇。”
不解之缘南朝 梁 萧统《古诗十九首》:“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不解衣带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阳朔中,世父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且听下回分解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毕竟史进与三个头领怎地脱身,且听下回分解。”
丝分缕解宋·赵令畴《侯鲭录》第五卷:“必须尽当时事理,如身履其间,丝分缕解,始终备尽,乃可以置议论。”
丝析发解明·宋濂《汪先生墓志铭》:“参以伊洛大儒传注之说,丝析发解,日攻月较,不故求为异,而亦不苟为同。”
五月披裘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五月披裘而负薪,岂取金者哉?”
以点带面竺可桢《一年来的综合考察》:“考虑全面布局,因此是点面结合,以点带面。”
以酒解酲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冠袍带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8回:“一个捧着文房四宝,一个捧着冠袍带履。”
冤仇可解不可结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4章:“目前应该全力都对付官军,不应让屁股后出了乱子。冤仇可解不可结,何况咱们同本地各县的大小杆子素来无冤无仇。”
冤家可解不可结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5回:“但冤家可解不可结,莫若只早早的做了亲,使他空费了一番心机,强似挞之于市。”
冤家宜解不宜结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回:“常言道:‘冤家宜解不宜结。’那人来惹我,尚然要忍耐,让他几分,免了多少是非。”
冰散瓦解《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嘏对曰”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战略》:“比及三年,左提右挈,虏必冰散瓦解,安受其弊,可坐算而得也。”
冰消冻解《朱子全书》卷四:“见得大处分明,这许多小小病痛,都是冰消冻解,无有痕迹矣。”
冰消瓦解晋 成公绥《云赋》:“于是玄风仰散,归云四旋,冰消瓦解,奕奕翩翩。”
冰解云散宋 叶适《纪纲三》:“虽分四总管以固捍御,委长安、建康之守以募勤王,天下冰解云散,一城之地,劫制于虏,而号令不能及矣。”
冰解冻释先秦 庄周《庄子 庚桑楚》:“南荣趎曰:‘然则是至人之德已乎?’曰:‘非也,是乃所谓冰解冻释者。’”
冰解壤分章炳麟《正名杂义》:“高邮王氏,以其绝学释姬汉古书,冰解壤分,无所凝滞,信哉千五百年未有其人也。”
冰解的破清 曾国藩《<经史百家简编>序》:“惟校雠之学,我朝独为卓绝,干嘉间巨儒辈出,讲求音声故训,校勘疑误,冰解的破,度越前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