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归正反本归正反本的故事

归正反本的成语故事


拼音guī zhèng fǎn běn

基本解释归:回返;反:返回。返归于根本之源。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马超传》:“海内怨愤,归正反本,暨于氐、羌率服,獯鬻幕义。”


暂未找到成语归正反本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归正反本)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宾至如归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
殊途同归《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实至名归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5回:“敦伦修行,终受当事之知;实至名归,反作终身之玷。”
反手可得《荀子·非相》:“诛旦公,定楚国,如反手尔。”
中正无私春秋·齐·管仲《管子·五辅》:“为人君者中正而无私,为人臣者忠信而不党。”
归心如箭清 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2回:“ 承长兄厚爱,本当领教,只是归心似箭,今日立刻就要行了。”
早出晚归《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
正本溯源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序》:“孔子既不得位,不能垂诸制度礼乐,是以为之正本溯源。”
一本正经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
木本水源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本位主义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六)本位主义,一切只知道为四军打算,不知道武装地方群众是红军的重要任务之一。”
迷而不反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钟会传》:“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
刚正不阿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一员官》:“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不正之风晋 葛洪《抱朴子 辩问》:“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
自拔来归《新唐书 李勣传》:“三年,自拔来归,从秦王伐东都,战有功。”
反哺之私晋 成公绥《乌赋》:“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
落叶归根明 王世贞《鸣凤记》第38出:“落叶归根,丰城剑回。”
放牛归马《尚书 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反复无常宋 陈亮《与范东叔龙图书》:“时事反复无常,天运所至,亦看人事对付如何。”
百川归海西汉 刘安《淮南子 氾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反唇相稽汉 贾谊《治安策》:“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
反求诸己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匡乱反正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
回光反照元 杨暹《刘行首》第三折:“阳台雾锁,楚岫云遮,弃死归生,回光返照。”
进本退末西汉 桓宽《盐铁论 本议》:“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正身明法《晋书 元帝纪》:“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
人心归向《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极重不反清·陈确《答张考夫书》:“今《大学》之为圣经,已成极重不反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