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丢盔撂甲丢盔撂甲的故事

丢盔撂甲的成语故事


拼音diū kuī liào jiǎ

基本解释丢:抛;盔:作战用的金属帽;甲:作战用的金属防护衣。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四章:“许多人丢盔撂甲,矿帽不时碰落在煤堆中,慌乱得半天摸不着……”


暂未找到成语丢盔撂甲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丢盔撂甲)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解甲归田汉 扬雄《解嘲》:“叔孙通起于桴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
解甲休兵北周·庾信《周柱国楚国公歧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夷陵既烧,黔中方定,旋军反旆,解甲休兵。”
倒戈卸甲《续传灯录》:“雪峰三上投子,九到洞山,为什么倒戈卸甲?”
解兵释甲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解兵释甲,社稷宁谧,黎民乐业。”
打牙撂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这里他女人陪着这些丫鬟小厮吃酒,又和那小厮们打牙撂嘴儿的玩笑。”
身怀六甲《隋书·经籍志三》载有《六甲贯胎书》
弃甲曳兵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甲乙丙丁林语堂《中国文化之精神》:“事理本是连续的、整个的,一经逻辑家之分析,乃成断片的,分甲乙丙丁等方面。”
解衣卸甲明·无名氏《杏林庄》第一折:“他若是解衣卸甲顺天朝,班中封位爵。”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敦煌变文集 卷一 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甲第星罗宋·杨侃《皇畿赋》:“甲第星罗,比屋鳞次,坊无广巷,市不通骑。”
枕戈坐甲唐·令狐德棻等《周书·文帝纪上》:“如其首鼠两端,不时奉诏,专戮违旨,国有常刑,枕戈坐甲,指日相见。”
丢魂丧胆张希平《雁翎队》:“伪军见我们登上船,吓得丢魂丧胆。”
灰不溜丢张平《抉择》:“那一团团灰不溜丢的东西,就是曾让自己怎么也看不够,怎么也丢不下的织机和车床吗?”
丢三落四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俗语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
胸中鳞甲《三国志·蜀志·陈震传》:“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顶盔掼甲
张甲李乙汉·张奂《诫兄弟书》:“不自克责,反云张甲谤我,李乙怨我,我无是过,尔亦已矣。”三国·魏·曹操《与王修书》:“张甲李乙,尚犹先之,此主人意待之不优之效也。”
裹粮坐甲左丘明《左传 文公十二年》:“十二月戊午,秦军掩晋上军。赵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
擐甲执兵《左传·成公二年》:“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吉丢古堆
丢盔卸甲元 孔学诗《东窗事犯》第一折:“唬得禁军八百万丢盔卸甲。”
弃甲倒戈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若是这个月破不的,只可依张子布之言,弃甲倒戈,北面而降之耳。”
韬戈卷甲《旧唐书·陈少游传》:“韬戈卷甲,伫候指挥。”
按甲休兵东汉 班固《汉书 韩信传》:“当今之计,不如按甲休兵,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北首燕路,然而发一乘之使,奉咫尺之书以使燕,燕必不敢不听。”
丢魂失魄俞林《在太行山上》:“小范首先从树丛后面猛跳出来,那家伙吓得丢魂失魄,尖叫一声,返身就跑。”
争猫丢牛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0回:“真正是争得猫儿丢了牛。”
吃肥丢瘦向春《煤城激浪》:“你背着我,吃肥丢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