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彝周鼎的成语故事
拼音shāng yí zhōu dǐng
基本解释彝、鼎: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礼器。商周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出处明 沈榜《宛署杂记 古墨斋》:“得其片言只字,自令旷心怡神,非必商彝周鼎之为宝也。”
暂未找到成语商彝周鼎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商彝周鼎)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代鼎臣 | 《南史·丘灵鞠传》:“公为一代鼎臣,不可复为覆餗sù。” |
一片宫商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韦八座岫谓朝贤曰:‘此赋乃一片宫商也。’” |
一言九鼎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
丁宁周至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者或怪亮文采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 |
三分鼎立 | 《魏书 匈奴刘聪等传序》:“论土不出江汉,语地仅接褒斜,而谓握皇符,乘帝籍,三分鼎立,比踪王者。” |
三分鼎足 |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
三牲五鼎 | 元 高明《琵琶记 蔡公逼伯喈赴试》:“三牲五鼎供朝夕,须胜似啜菽并饮水。” |
三足鼎立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欲三分鼎,连衡合从,也宜以时定。” |
不食周粟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
与君周旋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晋语》:“其左执鞭弭,右属橐腱,以与君周旋。” |
举鼎拔山 | 明·张四维《双烈记·虏骄》:“王基霸业今朝定,举鼎拔山盖世强。” |
举鼎绝脰 | 梁启超《中国国债史》:“今日我辈对于此国债问题当何如?将一惟政府所指派而唯唯负担,莫敢辞乎?举鼎绝脰之患,恐遂不免也。” |
举鼎绝膑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
九鼎一丝 | 明 宋濂《同公塔铭》:“呜呼,贤首之宗不振久矣,凛乎若九鼎一丝之悬。” |
九鼎不足为重 | 宋·傅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 |
九鼎大吕 | 《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
五鼎万钟 | 明·宋濂《永思堂记》:“如羊之跪乳,鸟之反哺,其乐将矢谁,视五鼎万钟若不能过之。” |
人声鼎沸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刘小官雌雄兄弟》:“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
从长商议 | 《水浒传》第六八回:“[苏定]也道:‘梁山泊吴用那厮,诡计多谋,不可轻敌,只宜退守;待救兵到来,从长商议。’” |
众人周知 | |
众所周知 | 宋 朱熹《朱子语类》:“虽十目视十手指,众所共知之处,亦自七颠八倒了,更如何地谨独。” |
兄弟参商 | 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
共商国是 | |
击钟陈鼎 | 《史记 货殖列传》:“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马医浅方,张里击钟。” |
击钟鼎食 | 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三国·魏·嵇康《卜疑》:“宁聚货千亿,击钟鼎食;枕藉芬芳,婉脔美色乎?” |
函牛之鼎 | 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夫函牛之鼎沸,而蝇蚋不敢入。” |
函盖充周 | 清·戴名世《〈野香亭诗集〉序》:“先生于书,无所不读,函盖充周,不见涯涘。” |
刀锯鼎镬 | 《汉书·刑法志》:“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又,《汉书·郦陆朱刘叔孙传赞》:“丽生自匿监门,待主然后出,犹不免鼎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