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词言义正词言义正的故事

词言义正的成语故事


拼音cí yán yì zhèng

基本解释词: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出处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暂未找到成语词言义正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词言义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大义灭亲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流言蜚语《明史 马孟桢传》:“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此士习可虑也。”
满纸空言张庸《章太炎先生问答》:“若二三文人,假一题目,互相研究,满纸空言,何以谓之扰乱治安?”
交浅言深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四》:“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称师,是庸说也;交浅而言深,是忠也。”
中正无私春秋·齐·管仲《管子·五辅》:“为人君者中正而无私,为人臣者忠信而不党。”
正本溯源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序》:“孔子既不得位,不能垂诸制度礼乐,是以为之正本溯源。”
一本正经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
直言贾祸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天经地义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风言影语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致赵秋舲书》:“猥以春来王粲之不归,论传海外东坡之忆死,风言影语,莫识来因,一介鲰生,何忌何惜!”
本位主义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六)本位主义,一切只知道为四军打算,不知道武装地方群众是红军的重要任务之一。”
刚正不阿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一员官》:“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不正之风晋 葛洪《抱朴子 辩问》:“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
个人主义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
难言之隐清 钱谦益《跋留庵》:“钱氏少为党魁,晚托禅悦,生平颇多壹郁难言之隐。”
夸大其词《宋史 王祖道传》:“蔡京开边,祖道欲乘时徼富贵,诱王江酋、杨晟免等使纳士,夸大其辞。”
知无不言,言无不听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时素臣正在得君,真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听。旬月之内,把在京在外贪官污吏参劾殆尽。”
匡乱反正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
德容言功语出《礼记·昏义》。见“德言容功”。
正身明法《晋书 元帝纪》:“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
晓以大义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第十四篇:“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合欲晓以大义。”
杜绝言路《后汉书·袁绍传》:“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
陈言务去唐 韩愈《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空费词说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三:“仆有一计,于兄甚便。只恐兄溺 枕席之爱,未必能行,使仆空费词说耳!”
言而无信《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仁义道德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溢于言表明 朱舜水《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来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唯物主义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没有同这些反面的东西作过斗争,你那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