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削更革的成语故事
拼音xǐ xuē gēng gé
基本解释清洗、削平、更改、变革。形容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
出处唐·杜牧《罪言》:“洗削更革,罔不顺适,唯山东不服,亦再攻之,皆不利以返。”
暂未找到成语洗削更革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洗削更革)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贫如洗 | 元 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
眼泪洗面 | 宋·陆游《避暑漫抄》:“又韩玉汝家,有李国主归朝后与金陵旧宫人书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
革风易俗 | |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9回:“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我为隋臣,不能匡救君恶,致被逆贼所弑,不能报仇,而事别主,何面目立于世乎?” |
自力更生 |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 |
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 |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单列传》:“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子野。” |
半夜三更 | 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这船上是什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 |
洗耳恭听 |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宋 朱熹《答陈同甫书》:“但鄙意更欲贤者百丈竿头进取一步,将来不作三代以下人物。” |
熬更守夜 | 《人民文学》1977年第1期:“总理经常熬更守夜,废寝忘食地工作。” |
洗心革面 | 晋 葛洪《抱朴子》:“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 |
更上一层楼 | 唐 王之涣《登鹳鹤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洗劫一空 |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五章:“他要把奇珍斋的全部存货、存料都洗劫一空,再赚回来的钱可就不是一千八百多块大洋了!” |
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遭打头风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祸从天降,灾向地上。恰似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遭打头风。” |
更进一竿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
黑更半夜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有好差使派了别人;这样黑更半夜送人,就派我,没良心的忘八羔子!” |
针头削铁 | 清·杨潮观《穷阮籍醉骂财神》:“若不是针头削铁将身惫,只怕你刀头餂蜜将人害。”胡士莹校注:“形容刮皮刻薄之至。为旧时俗语,明代已有之。《一笑散·夺泥燕口》:‘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
马革裹尸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革命反正 | 《周易·革》“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
碧空如洗 | 宋 张元干《水调歌头》词:“万里碧空如洗,寒浸十分明月,帘卷玉波流。” |
解弦更张 | 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
衽革枕戈 | 严复《原强》:“当是之时,哀哀黔首,衽革枕戈,不得喙息,盖几靡有孑遗,秏矣!” |
革旧从新 | 《魏书·食货志》:“今革旧从新,为里党之法,在所牧守,宜以喻民,使知去烦即简之要。” |
烈女不更二夫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夫人怒欲悔亲,依旧要将莺莺与郑恒,焉有此理?道不得个‘烈女不更二夫’。” |
洗心涤虑 | 宋 苏轼《策略二》:“而天下皆洗心涤滤,以听朝廷之所为。” |
三老五更 | 《礼记·文王世子》:“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乐记》:“食三老五更于大学。” |
万象更新 | 清 曹雪芹《红楼梦》:“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