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亡祸福的成语故事
拼音xīng wáng huò fú
基本解释兴盛和灭亡,灾祸和幸福。泛指一切遭遇。
出处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二折:“这七条弦兴亡祸福都相应,端的个圣贤可对,神鬼堪惊,俗怀顿爽,尘虑皆清。”
暂未找到成语兴亡祸福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兴亡祸福)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祸绝福连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四十二卷:“万神即时倒,合会琼羽门。使令散祸,祸绝福连。上寝玉堂,世受名仙。” |
齿牙为祸 | 《史记 晋世家》:“初,献公将伐骊戎,人曰:\'齿牙为祸。\'及破骊戎,获骊姬,爱之,竟以乱晋。 |
祸乱滔天 | 《晋书·惠帝纪》:“祸乱滔天,奸逆仍起,至乃幽废重宫,宗庙纪绝。” |
直言贾祸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宋江听罢,扯定两个公人说道:“却是苦也!正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
祸国误民 | 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 |
兴高采烈 |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体性》:“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
意兴索然 |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景公意兴索然。左右问曰:‘将回宫乎?’景公曰:‘可移於梁邱大夫之家。’”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仙人岛》:“绿云顾父曰:“圣人无字门人者,‘孝哉……’一句,即是人言。”王闻之,意兴索然。” |
亡命之徒 | 《周书 郭彦传》:“亡命之徒,咸从赋役。” |
家破人亡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元安禅师》:“师曰:‘家破人亡,子归何处?’” |
福善祸淫 | 《尚书 汤诰》:“天道福善祸淫。”孔传:“政善,天福之;淫过,天祸之。” |
止戈兴仁 | 《汉晋春秋》:“将欲止戈兴仁,为百姓请命。” |
亡魂失魄 | 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 |
亡羊补牢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
罪魁祸首 | 明 郑若庸《玉玦记 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市怨结祸 | 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且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己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 |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李足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你怎么就保得无事?” |
去害兴利 | 唐·韩愈《国子助教河东薛君墓志铭》:“后佐河阳军,任事去害兴利。” |
家和万事兴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7回:“大凡一家人过日子,总得要和和气气,从来说‘家和万事兴’,何况媳妇又没犯甚么事!” |
亡魂丧胆 | 明 无名氏《破天阵》:“杀匈奴亡魂丧胆,保家邦万载咸宁。” |
怨府祸梯 | 西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毋为怨府,毋为祸梯。”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病玉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眼前不信俺的话也罢,到了日后,才觉得俺不是说笑话哩。” |
望洋兴叹 | 元 刘壎《隐居通议 诗歌五》:“千古吟人,望洋兴叹。” |
进退存亡 | 《周易 乾》:“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
兴致勃勃 | 清 李汝珍《镜花缘》:“到了群考,众人以为缁氏必不肯去,谁知他还是兴致勃勃道:‘以天朝之大,岂无看巨眼?此番再去,安知不遇知音?’又进去考了一场。” |
唇亡齿寒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
兴师动众 | 《吴子 励士》:“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