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饮鸩止渴饮鸩止渴的故事

饮鸩止渴的成语故事


拼音yǐn zhèn zhǐ kě

基本解释鸩:毒酒。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的后果。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霍諝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暂未找到成语饮鸩止渴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饮鸩止渴)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扬汤止沸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董卓传》:“卓未至,进败”裴松之注引《典略》:“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
抽薪止沸北齐 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学无止境清·刘开《问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止戈为武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靡所底止《诗经·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
长夜之饮《史记·滑稽列传》:“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
止沸益薪明·李贽《为黄安二上人书》之三:“对高洁人谈高洁,已为止沸益薪,况高洁十倍哉!”
爱才如渴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饮水思源北周 庾信《征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止于至善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到此为止陈忠实《白鹿原》第16章:“兆海痛苦地叹口气:‘完了。到此为止。’”
树欲静而风不止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举止娴雅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更是性格敏慧,举止娴雅,浅笑微颦,丰华入目;承颜顺意,婉娈快心。”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止戈兴仁《汉晋春秋》:“将欲止戈兴仁,为百姓请命。”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袁州蒙山道明禅师》:“某甲虽在黄梅随众,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甲师也。”
举止言谈唐·杜牧《罪言》:“山东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见,言语举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沈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
茹毛饮血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高山仰止《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望梅止渴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戛然而止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95回:“满场生旦净末,同声一个曲牌,也听不来南腔北调,只觉得如出一口。唱了几套,戛然而止。”
望门投止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党锢传 张俭》:“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适可而止先秦 孔子《论语 乡党》:“不多食”宋 朱熹集注:“适可而止,无贪心也。”
渴而穿井《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心如止水唐·白居易《祭李侍郎文》:“浩浩世途,是非同轨;齿牙相轧,波澜四起。公独何人,心如止水;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爱才若渴清 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卷:“读少陵诗,如见其忧国伤时;其世不我容,爱才若渴者,昌黎之诗也。”
令行禁止《逸周书 文传》:“令行禁止,王始也。”
箪食瓢饮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