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支策据梧支策据梧的意思
zhī

支策据梧



成语分析

基本解释语本《庄子·齐物论》:“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此谓昭文弹琴、师旷持杖击节、惠子倚在梧桐树下辩论,三人的技艺几乎都算得上登峰造极,所以载誉于晚年。后以“支策据梧”形容用心劳神。

出处语本《庄子·齐物论》:“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

例子范容期见郗超俗情不淡,戏之曰:“夷、齐、巢、许,一诣垂名。何必劳神苦形,支策据梧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


基础信息

拼音zhī cè jù wú

注音ㄓ ㄘㄜˋ ㄐㄨˋ ㄨˊ

繁体支筞據梧

感情支策据梧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支策据梧的意思解释、支策据梧是什么意思由九书辞典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一支半节谓一小部分。
一木难支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一柱难支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崩溃的形势不是一个人所能挽救的。
七支八搭①随意瞎扯。②谓不团结。
万全之策绝对可靠、没有任何漏洞的办法。全:周到;策:计谋、办法。
三十六策,走为上策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
不蔓不支蔓:藤蔓,引伸为蔓延。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
不足为据足:够得上;据:证据。不能作为依据。
东支西吾谓说话办事含糊敷衍。
举无遗策举:提出;策:计谋、办法。提出的计谋没有失算的。形容足智多谋。
乐不可支支:支持、支撑。快乐到了不能自我控制的地步。形容快乐到极点。
乘坚策肥坚:坚固的车子;策:鞭打;肥:肥壮的马。坐牢固的车,驾肥壮的马。形容生活豪华。
入不支出支:付出。收入不够支付用度。
八方支持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八方支援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决策千里决定千里外战役的胜利,形容卓越的军事运筹才能。
凭几据杖形容傲慢不以礼待客。
出奇划策犹言出谋划策。
出谋划策谋:计谋;划:筹划。制定计谋策略。指为人出主意。
出谋献策出主意、想对策来帮助解决问题。
出谋画策谋:谋略。画:筹划。制定计谋策略。常指为人出主意。
凿凿可据凿凿:确实。指确实无误,可以作为依据。亦作“凿凿有据”。
凿凿有据凿凿:确实。有确实的证据。
凿龟数策凿龟:钻灼龟甲,看灼开的裂纹推测吉凶;数策:数蓍草的茎,从分组计数中判断吉凶。指古人用龟甲蓍草来卜筮吉凶。
割据一方凭借武力割占一个地区,与中央政权对立。亦作“各霸一方”。
力不能支力量不能支撑。表示事到危难时候;想要挽救、解决;但力量不够。
发策决科策:策问;科:等第。拆阅策问题目,以决定录取。旧指应试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