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诸葛亮诸葛亮的意思
zhūliàng

诸葛亮


拼音zhū gě liàng
注音ㄓㄨ ㄍㄜˇ ㄌ一ㄤˋ

词性名词
繁体諸葛亮


※ "诸葛亮"的意思解释、诸葛亮是什么意思由九书辞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诸葛亮造句


  • 1.诸葛亮鏖兵汉水,马孟起力闯三营。

    2.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

    3.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

    4.他与自己设想的人生完全背道而驰,他想起了诸葛亮,他本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可是三顾茅庐,他还是出山了,从而造就他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这样并不会掩盖主角的光辉,因为有他们才能体现出主角,就如同幽游白书里的户愚吕弟,坏坏惹人爱,没有周瑜,诸葛亮还是诸葛亮吗。

    6.鲍国安扮演的曹操形神俱备,发福前的唐国强则完美地再现了一个“多智而近妖”的诸葛亮,孙彦军的刘备、洪宇宙的周瑜、张光北的吕布。

    7.高蓓蓓成了周瑜,马以反串诸葛亮。

    8.另一出,诸葛亮算定借完东风周瑜就再也忍不住要杀他,事先安排好赵云接应。

    9.在周瑜柩前,诸葛亮亲自奠酒,跪在地上读祭文,泪如泉涌,悲痛不已,众将均被感动。

    10.诸葛亮之言恰恰反映出刘备对亲友的那种拙直之义。

    11.十三年(公元649年),为旌表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思想,更名为奉节县。

    12.为旌表蜀国宰相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品质,更名为奉节县,一直沿用至今。

    13.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为旌表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思想,更名为奉节县。

    14.公元649年,为尊崇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改名奉节县。

    15.唐贞观二十三年,为尊崇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改名奉节。

    16.刘备对诸葛亮也是深深顾忌啊,前几日诸葛孔明据说造出了一种可以自行填装弩箭的连弩,刘备多次向他询问此事,孔明却一直推脱未有此事。

    17.诸葛亮给刘备出的五个馊主意。

    18.公元649年,为尊崇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改名奉节。

    19.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一生感激涕零,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20.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