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ín

儒林


拼音rú lín
注音ㄖㄨˊ ㄌㄧㄣˊ


词语解释

儒林rú lín

  1. 儒家学者之群。

    academic circles;

引证解释

  1. 指儒家学者之群。 《史记》儒林列传》。 张守节 正义引 姚承 曰:儒谓博士,为儒雅之林。

    《汉书·杜周传赞》:“迹其福祚,元功儒林之后莫能及也。”
    颜师古 注:“儒林, 贡、薛、韦、匡 之辈。”
    《后汉书·儒林传序》:“今但録其能通经名家者,以为儒林篇。”
    《孔丛子·执节》:“寡人闻 孔子 之世,自 正考甫 以来,儒林相继。”

  2. 泛指儒生、读书人。

    《三国志·魏志·王朗传》“及 文帝 践祚” 裴松之 注引《魏名臣奏》:“辟雍所以修礼乐,太学所以集儒林。”
    王闿运 《皇授光禄大夫刘公墓志铭》:“明有功贡,以劝儒林。”

  3. 泛指士林、读书人的圈子。

    《旧唐书·韩愈传》:“而 独孤及、梁肃 最称渊奥,儒林推重。”
    宋•苏轼 《答乔舍人启》:“伏惟某官,名重儒林,才为国器。”
    清•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侍郎有《籜石斋集》五十卷行世,其画尤为儒林珍贵。”

  4. 指儒家著作。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既游精於万机,探幽洞深;復逍遥乎六艺,兼览儒林。”

  5. 指儒家经学。

    清•钱谦益 《新刻<震川先生文集>序》:“儒林道学,分为两科,儒林未可以盖道学。”
    高燮 《索黄宾虹治印先寄以诗》:“乃以空论相操戈,儒林道学遂分科。”

  6. 指学官。

    《南史·孝义传上·朱文济》:“自卖以葬母,太守 谢蘥 命为儒林,不就。”

国语辞典

儒林rú lín

  1. 学界。

    《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遂使儒林之群,幽隐而不显。」

  2. 儒家的著作。

    三国魏·曹植〈魏德论〉:「既游精于万机,探幽洞深;复逍遥乎六艺,兼览儒林。」

  3. 学官。

    《南史·卷七三·孝义传上·朱文济传》:「自卖以葬母,太守谢泺命为儒林,不就。」

网络解释

儒林

儒林,戏曲剧种,始于明万历年间,现成为闽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分字解释


※ "儒林"的意思解释、儒林是什么意思由九书辞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儒林造句


  • 1.省委*记王儒林高度重视,批示安排速查严处。

    2.儒林学子中学识渊博者本就无数,惊才绝艳之辈也从不匮乏,但是许多人却无法真正的融入儒家之道,不是其他,就是因为长生的那种状态。

    3.王儒林通过牌板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4.此外,还有顺德碧江、新会古井慈溪村和龙田里、东莞市栅口乡、南海西樵儒林乡等5支太宗派赵氏。

    5.在考察柳林沟门前风味食品公司系列特色食品、工业化生产线后,王儒林称赞他们以现代理念把小吃做成大产业。

    6.在韩国历史上一直有一支以弘扬和实践儒教精神为己任的儒林队伍。

    7.由于原先朝鲜的民间教育都掌握在两班豪门和儒林士大夫手中,这些人当然也都是大大小小的地主。

    8.在《清史稿·儒林传》中,戴氏本传举足轻重,不可轻率下笔。

    9.因为南阳街空间有限,儒林的教学楼设在两条街外的怀宁街。

    10.在《清史稿·儒林传》中,戴氏本传举足轻重,不可率尔操觚。

    11.李绂直言敢谏,乃儒林楷模,着即恢复原品暂任内阁学士一职。

    12.在矿井口,王儒林与准备下井的工人亲切交谈,对大家为全省煤炭产业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13.银州治所的儒林县同样被大雪覆盖,州刺史方宥善忙碌着下达一条接一条的命令,开光县他算是不着急了,其他还有两个县,包括他现在的衙门所在儒林县。

    14.随后,九江儒林笔会、大沥沥城笔会等相继成立,在南海掀起一波有影响力的文学热潮。

    15.他权衡再三,为求自保,决定也向金军投降,于是,他令儒林郎王枢起草降表,表中说:待时而动,动静固未知其常;顺天者存,存亡不可以不察。

    16.因京师图书馆应“为全国儒林之冠冕,尤当旁搜博采,以保国粹而惠士林”。

    17.同年十月,演海儒林村饶昭聪、陈贵仁伐木造船,会同旧墟村饶昭纲等人驾驶帆船直达泰国的北汶浪港。

    18.关志义怏怏的回到府衙,他就不明白一件儒林的盛事,为什么就没有人愿意支持呢?他想向李世民求救,又害怕萧?笑话。

    19.下儒林钛铁矿位于沂沭断裂带内汞丹山凸起的东部边缘,浮来山**子断裂的西侧。

    20.李健吾晚年回忆,看到小说部分书稿时他们“又惊又喜,又是发愣,这个做学问的书虫子怎么写起小说来了呢,而且是部讽世之作,一部新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