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ǐ zhì
注音ㄌ一ˇ ㄓˋ
繁体禮治
1.它表现在人的行为中,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中庸之道,表现在社会存在中,是礼治仁政的“群居和一”之道。
2.第二层基础是法治和礼治,基于新型的美德,职责与权利理论。
3.通过以上几个层次的分析,可以看出,荀子礼制的核心特征是等级差别,其礼治思想的基本精神是和谐、*制与道德主义。
4.到了春秋时期,由于社会上层建筑发生巨大的变革,因而造成礼崩乐坏,暴露出以礼治国的危机。
5.周初制礼作乐,出于礼治文化的需要,对前代礼乐多所损益。
6.孔子希望通过“礼治”来使社会有序,寄希望于“仁人”“圣君”来实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7.晏子的礼治思想在这部著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8.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
9.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儒家虽然不完全反对法治,但认为礼治比法治更理想,主张以礼治为主,以法治为辅,将礼视为治国安民的根本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