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ùn

目论


拼音mù lùn
注音ㄇㄨˋ ㄌㄨㄣˋ

繁体目論

词语解释

目论mù lùn

  1. 谓像眼睛一样只见毫毛不见睫毛之论。比喻不自见其过失,无自知之明。

  2. 比喻肤浅狭隘的见解。

引证解释

  1. 谓像眼睛一样只见毫毛不见睫毛之论。比喻不自见其过失,无自知之明。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吾不贵其用智之如目,见豪毛而不见其睫也。今王知 晋•之失计,而不自知 越 之过,是目论也。”
    司马贞 索隐:“言 越王 知 晋•之失,不自觉 越 之过,犹人眼能见豪毛而自不见其睫,故谓之‘目论’也。”
    唐•王维 《大唐大安国寺故大德净觉禅师碑铭》:“无量义处,如来之禪,皆同目论,谁契心传。”

  2. 比喻肤浅狭隘的见解。

    《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顺非辩伪者,比微言於目论。”
    张铣 注:“比微妙之圣言於目前狭论也。”
    明•唐顺之 《答洪方洲主事书》:“自嘆草埜书生不能识知榷场事体,终为目论耳。”
    清•钱谦益 《二髯篇》:“笑我目论窄,徒以髯取人。”
    柳亚子 《王述庵<论诗绝句>诋諆放翁感而赋此》:“放翁 爱国岂寻常,一记 南园 目论狂,倘使 平原 能灭虏,禪文九锡亦何妨。”

国语辞典

目论mù lùn

  1. 全凭目之所见,即遽下论断。指见识浅薄。

  2. 不自见其过失。

    《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今王知晋之失计,而不自知越之过,是目论也。」

网络解释

目论

目论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mù lùn,意思是比喻不自见其过失,无自知之明。

分字解释


※ "目论"的意思解释、目论是什么意思由九书辞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目论造句


  • 1.文章题目论荷叶铁线蕨的分布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