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èibēi

魏碑


拼音wèi bēi
注音ㄨㄟˋ ㄅㄟ


词语解释

魏碑wèi bēi

  1. 北朝碑刻的统称,其特点是笔力、字体强劲,是后世书法的一种楷模。

    tablet inscriptions of the Northern Dynasties (386-581);

翻译

  • 德语 Tafelinschriften aus der Zeit der Nördlichen Dynastien

引证解释

  1. 对 北朝 文字刻石的通称。亦指刻石文字的书体。其书法以 北魏 为最,造型方峻,方圆兼备,尚存隶意,结构精严,笔力沉着凝重,开 隋 唐 楷法先河。

国语辞典

魏碑wèi bēi

  1. 元魏时代碑刻的统称。书法大都结构严整,笔力强劲,其中以北魏水准最高,为后世书法典范之一。

网络解释

魏碑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此时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钟致帅称魏碑“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魏碑书法对后来的隋和唐楷书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历代书家在创新变革中也多从其中汲取有益的精髓。

魏碑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极有名的如《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高贞碑》《元怀墓志》及《张玄墓志》,已开隋、唐楷书法则的先河。清代中期倡导“尊碑抑帖”,冲破“馆阁体”的束缚,碑学兴起,书风为之一变。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为现代汉字的结体、笔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有许多摩崖石刻,并不是先行书丹上石,而是直接在石面上雕凿的,临写时要注意不使刀痕夸张,免生习气。

分字解释


※ "魏碑"的意思解释、魏碑是什么意思由九书辞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魏碑造句


  • 1.等横幅楷书,似隶非隶,近楷非楷,纯粹魏碑书风,圆厚华润,平正冲和,安静深穆,风度端凝。

    2.学书三十余年,先后临习颜真卿“勤礼碑”,王羲之“圣教序”;魏碑“张黑女墓志”等书法名帖。

    3.他少时习字,青年时期方入碑贴,楷行初学赵孟頫,后对魏碑心摹手追,犹对隶书情有独钟。

    4.字形笔散天真,与墨韵相互呼应,憨呆但不失灵气,拙朴而秀慧其中,兼包魏碑与唐楷相容的特点。

    5.右后方和左后方的两面,篆刻国家公祭日的记事文,共200多字,用小楷书写而成;正面则篆刻着铭文,用魏碑书写,共160字。

    6.李贵妃接过这本用缸连纸刷印的书卷,只见暗蓝色道林纸的封面书签上,赫然写了两个魏碑体的大字:女诫。

    7.今尽数罗列于此,千碑林,万笔林,秦篆、汉隶、晋草、魏碑、唐楷、宋行,各擅其胜。

    8.故乡何乡梦难留,云起两晋兰亭曲溪霜染透,胡笳羌笛夜不休,诗藏魏碑戎笔乱世引风流,三更还早月还羞,檀板起竟是新曲唱旧愁,夜雨沾衣等兰舟,明清传奇离人各白头。音频怪物 

    9.孙先生的作品敢于侧锋起笔,绞锋行笔,写出了魏碑斧劈刀砍、斩钉截铁、钢打铁铸般的艺术效果,再现了魏碑的那种大气磅礴、奇崛方雄的艺术魅力。

    10.李啸将魏碑、墓志与唐楷相结合,在结字、笔法上互相融通,形成质妍并茂、体势峻拔、气息清脱、韵致醇雅的艺术风格,影响深远。

    11.还有温籍著名书法家林光进,现场开设魏碑书法讲习。

    12.其书法植根于传统,溯源二王米芾,充分吸收魏碑、宋人行书,用笔富有变化,线条钢柔兼济,结体婀娜多姿,自然朴茂,充满文人气息。

    13.他的书法作品,断笔时似魏碑,笔断意连;收笔时有汉朝的味道,像楷书又像隶书。

    14.他对魏碑一味注重方笔表现,兴趣不大,而是较为注重笔法,结撰的古意、浑穆。

    15.弘一的书法脱胎魏碑,早期笔势开张,逸宕灵动,后期则自成一体,冲淡朴野,温婉清拔。

    16.孙伯翔先生用羊毫之笔,创造性地将古人钢錾铁凿的魏碑,“刻”在了柔软宣纸上。

    17.公司大门上的几个烫金大字是用魏碑体写的.

    18.如果他曾看过许多魏碑,这种学识就会给他一点古气,可是除此之外,他必须让他的灵魂或性格渗进去;这种灵魂或性格当然是人人不同的。

    19.他临摹魏碑,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

    20.魏碑笔势最重一波三折,才能活泼劲健,不落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