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取士


拼音qǔ shì
注音ㄑㄨˇ ㄕˋ


分字解释


※ "取士"的意思解释、取士是什么意思由九书辞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取士造句


  • 1.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

    2.朝廷以制艺取士,亦谓其能代圣贤立言,必能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行,可以居官莅民,整躬率物也。

    3.而且还仿照中国科举制度,以儒家经典取士,从乡塾到太学,都学习和使用汉文。

    4.八股取士天子路,将军昌院报国门。

    5.当年八股取士,也能挑选出于谦、张居正这样的旷世奇才,如今的应试教育更是培养出无数的英杰进入社会各个阶层。

    6.宋朝初期虽然还处在南征北伐的半战争状态,但赵匡胤对开科取士却没有丝毫懈怠,建国当年(960)便举行了第一次科举考试,录取了十九人。

    7.战俘处置后,我看我朝应该开科取士,多选贤才,才能国运兴盛。

    8.当时,他积极倡导儒学,首次尝试开科取士,创办东阁学士府第,并建议汉武帝设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以大量培养人才。

    9.取士之方,必求其实;用人之术,当尽其材。欧阳修 

    10.制举是科举的一种取士科目,由皇帝特别下诏举行考试。

    11.唐天子开科取士小说:白话残唐五代史演义。

    12.鉴于幕府眼下人才匮乏,属下恳请都督因陋就简,立即下令开科取士。

    13.继上品极精彩的辩难之后,八股作为明代取士重中之重,自然也会在本文前期占上极大比重。

    14.梳理中国古代历朝的用人取士制度及其变化,具有总结经验、以古观今的作用。

    15.科考取士由吏部组织专班进行,条件要求朝廷早有标准,他们量才录用,按标准取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