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ī

杜诗


拼音dù shī
注音ㄉㄨˋ ㄕ

繁体杜詩

词语解释

杜诗dù shī

  1. 指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或诗集。

引证解释

  1. 指 唐•代大诗人 杜甫 的诗或诗集。

    宋•严羽 《沧浪诗话·考证》:“旧 蜀 本 杜 诗并无註释。”
    巴金 《家》二四:“杜 诗説:‘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网络解释

杜诗 (东汉官员、发明家)

杜诗:河南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人。光武帝时,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阳太守时,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以水力传动机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多。他还主持修治陂池,广开田池,使郡内富庶起来。有“杜母”之称。南阳人称赞说:“前有召父(召信臣),后有杜母”。

分字解释


※ "杜诗"的意思解释、杜诗是什么意思由九书辞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杜诗造句


  • 1.至今仍然是学习杜诗不可或缺的必读文献。

    2.杨伦丰富的诗歌创作经验、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及所处时代的特征,使他在注解杜诗上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他反对元明以来过分拘泥于诗法而产生的学杜流弊,主张通过妙悟和反复涵咏学习杜诗的精髓。

    4.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5.对杜诗内容方面的注解意尽于言中、直抒胸臆,对杜诗创作方法领悟其精髓。

    6.作为一个浑涵汪茫、千汇万状的诗人,杜诗的风格除“沉郁顿挫”之外,清新、秀丽、明快、俊逸等等无不兼备。

    7.写人的史家风范,使杜诗“诗史”精神的内涵更加丰富。

    8.杜诗沉郁顿挫,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典范。

    9.以忠实写实的杜诗中,十分清楚反映了成都杜甫草堂所在环境特征。

    10.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11.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12.杜诗集古典诗歌艺术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发展,内容广泛,感情深挚,沉郁顿挫,典丽淡远,千汇万状,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沧桑变迁,被称为“诗史”。

    13.“春秋笔法”的大量使用,也是杜诗获得“诗史”称号的重要原因之一。

    14.安史之乱,歌舞升平不再,诗风剧变,也才有了杜诗“痌瘝在抱”的重大转变,从这个意义而言,说安史之乱铸就了诗圣杜甫,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15.李、杜诗篇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

    16.“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走在红墙夹道、藤花匐墙的“花径”时,依稀能见杜诗描写的当年景色。

    17.清代杜诗注疏契合了考镜源流、经世致用的学术背景,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精神寄托。

    18.古之循良吏,爱民如子,民亦爱之如父母,召信臣何以称召父,杜诗何以称杜母,惟事事求益于民而已。

    19.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是由于诗人情志交互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仕与隐”、“忠君与爱民”及“忠君爱民与个体人格”之间的三重矛盾。

    20.近日,由尤小刚监制、陶玲玲执导,杜诗筠编剧,陈小艺、许亚军等实力派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