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ìngzhèng

订正



词语解释

订正dìng zhèng

  1. 校正错误文字。

    订正版。

    make correction; amend;

引证解释

  1. 谓校订、改正文字或计算中的谬误。又

    《宋书·礼志一》:“其书文清义约,诸所发明,或是《左氏》《公羊》所不载,亦足有所订正。”
    宋•刘挚 《谢馆职启》:“小言之则订正国籍文字之异同,大言之则预闻朝廷政事之论议。”
    清•周亮工 《又与高康生书》:“文选烦足下订其讹字,即一圈一点,皆烦订正。”
    孙犁 《澹定集·<幸存的信件>序》:“现将有关我的创作者,略加订正,发表出来,供读者参考。”

    如:这两道算术题要订正

国语辞典

订正dìng zhèng

  1. 校订改正。

    《晋书·卷七五·荀崧传》:「其书文清义约,诸所发明,或是左氏、公羊所不载,亦足有所订正。」

    改正 勘误 校订 校勘 校正

网络解释

订正

订正(dìngzhèng),指校订、改正文字或计算中的谬误。谓《宋书·礼志一》:“其书文清义约,诸所发明,或是《左氏》、《公羊》所不载,亦足有所订正。” 宋 刘挚 《谢馆职启》:“小言之则订正国籍文字之异同,大言之则预闻朝廷政事之论议。” 清 周亮工 《又与高康生书》:“文选烦足下订其讹字,即一圈一点,皆烦订正。” 孙犁 《澹定集·序》:“现将有关我的创作者,略加订正,发表出来,供读者参考。”又如:这两道算术题要订正

分字解释


※ "订正"的意思解释、订正是什么意思由九书辞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订正造句


  • 1.本来想要把一些细节的错别字一一订正的,但系统似乎不接受多次修改上传,还导致给棋子责编添了麻烦,害她要帮我联系技术人员解锁。

    2.向他们征集“活资料”,对于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说明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订正史料中存在的误讹,具有重要意义。

    3.譬如,骨子老戏《打鱼杀家》,很多年来都被写成“打渔杀家”,这次,则根据汉语规范订正成了“打鱼杀家”。

    4.譬如,京剧有一出骨子老戏叫《打鱼杀家》,然而,出现在节目单上、字幕上的,多半是“打渔杀家”,这次,则订正成了“打鱼杀家”。

    5.老师布置的功课,伊都盯在那里,夜里12点钟还在写家长联络簿,早上还要帮伊订正,顶多数学上面搞不清楚的来问问我。

    6.为了想要推广流传,以戒惕世上那些昧著良心,贪财谋命的人,于是将此事写成文稿,吩咐我订正。

    7.余先生后来在香港中文大学开翻译课时,要学生交翻译作业,他批改了以后发回给学生重抄、订正,订正完再交回来给他看过,这种教法真是太辛苦了。

    8.以三战皆负的差劲演出结束了她们2003年首次女足世界杯之旅,阿根廷人分析她们的不足,而且着手从事尽快地订正。

    9.不过是一个错误而已,他是我的错误,我是他的错误。是错误,就要订正。哪怕头破血流,人肉白骨,也要订正。否则会错得更离谱。西子情 

    10.在标本室检查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对北五味子和华中五味子的分布区作了订正。

    11.扫描偏差是临边测量相对于星下点测量的系统偏差,统计显示该种偏差具有一定的纬度依赖性,所以订正时按每10度的纬度带分别进行订正。

    12.本文对这19个种编列了检索表,对每一个种均附有同物异名的订正、形态描述、显微照片及分析讨论。

    13.同时,对常用于以伪乱真的品种从基源进行了订正。

    14.他的孙子丁耀亢又作了个别的订正补充,并亲到姑苏雇人镌版印刷。

    15.借鉴他人的观念和做法,用以自省,订正差误,是大有裨益的。

    16.通过考证,确定了这十首诗的写作时间、编次和地点,订正了前人和今人对这十首诗理解上某些错误。

    17.中国和泰国狗牙花属植物订正。

    18.随后不兵该订正度代入从轴活动弧线.

    19.有些错别字,我会在茶桶准备好的繁体中文版档案时做订正。

    20.应用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订正后的预报,准确率更高,对新市区的预报准确率较权重法再次提高约6个百分点,对老城区的预报又提高了约两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