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锦衣卫锦衣卫的意思
jǐnwèi

锦衣卫


拼音jǐn yī wèi
注音ㄐㄧㄣˇ ㄧ ㄨㄟˋ

繁体錦衣衛

词语解释

锦衣卫jǐn yī wèi

  1. 明代护卫皇宫亲军。明太祖时始设,权力极广、兼理侦察、逮捕、审讯之事。也是明代的一个特务机构。

    imperial guards of the Ming Dynasty which eventually became a sort of SS troops;

引证解释

  1. 即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 明•洪武 十五年始设。原为管理护卫皇宫的禁卫军和掌管皇帝出入仪仗的官署,后逐渐演变为皇帝心腹,特令兼管刑狱,给予巡察缉捕权力。中叶后与东西厂并列,成为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

    《明史·兵志一》:“﹝ 洪武 ﹞十五年罢府及司,置锦衣卫。所属有南北镇抚司十四所,所隶有将军、力士、校尉,掌直驾侍卫,廵察缉捕。”
    《明史·刑法志三》:“刑法有创之自 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於法。”
    《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沉鍊 谤訕大臣,沽名钓誉,着锦衣卫重打一百,发去口外为民。”
    清•昭槤 《啸亭杂录·銮仪卫》:“本朝鑾仪卫相沿 明•锦衣卫之制而不司缉探之事。”
    吴晗 《朱元璋传》第八章三:“锦衣卫和廷杖两桩敝政,在 明 朝整个统治时期发生了极其恶劣的作用。”

国语辞典

锦衣卫jǐn yī wèi

  1. 明代的禁卫军。掌仪仗、护卫、巡察缉捕、侦察审讯等事。后为皇帝的耳目亲信,遂附势骄横,荼毒天下。明末与东厂相依,更加酷毒百姓,并称为「厂卫」。

网络解释

锦衣卫 (明朝官署名)

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明成祖时,锦衣卫又得以恢复,并由北镇抚司专门处理诏狱。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延续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可说是正式结束长达290年的历史。清朝入关以后,仿效明朝制度,仍然设立锦衣卫。顺治二年(1645年),改称銮仪卫。清朝的锦衣卫仅存在一年。

分字解释


※ "锦衣卫"的意思解释、锦衣卫是什么意思由九书辞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锦衣卫造句


  • 1.查锦衣卫千户朱恒淮,阴谋不轨,意图叛乱,现捉拿归案!

    2.云天,浊泾清渭锁定左边那个锦衣卫,清风剑法的奥义在乎一个字,跳!

    3.当时的锦衣卫大都统可谓是武学奇才,他将收集来的内功心法进行了融合,最后创出了名震江湖的歹毒内功七绝天煞功。

    4.魏郝三万大军刚在韩国扎营,就有锦衣卫来报,楚国回师后,庞涓统领两万残余的魏武卒回国,召集旧部,似有不轨之心。

    5.在后世史料中,从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削夺锦衣卫大权,一直到永乐大帝重振锦衣卫,这段期间有关锦衣卫的记载是一片空白。

    6.被告诫的人显然是不以为然,局势坏到现在这种地步,厂卫都已经销声敛迹,根本看不到一个锦衣卫的缇骑在街上行走。

    7.钱宁见楼下巡街的人络绎不绝,他眼珠一转,对手下的锦衣卫官校道:“都给我下楼去,看住门口,不许人上来骚扰”。

    8.除此以外,设掌班、领班、司房四十多人,由锦衣卫拨给,分为子丑寅卯十二颗,颗管事戴圆帽,着皂靴,穿褐衫。

    9.你有没有发现,照理说魏忠贤和锦衣卫做事一向无所忌惮,可是今天却是乔装易服,没有大张旗鼓(造 句 网)。

    10.是位高权重,从不公开露面的锦衣卫秘使?——一旦习惯黑暗,便会成为君王手中的刀,刀钝之日,便是我的死期。

    11.李林笑一想到广宁卫城头,那些锦衣卫缇骑对曹化淳俯首帖耳,唯命是从的那一幕,便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12.那绸衫汉子不敢多说,当下会钞离开,其他江湖豪杰,也知这锦衣卫不是好相与。

    13.俺要不要回去准备一份贺仪?难得有这样的机会给锦衣卫大人套套交情。

    14.那绸衫汉子见了这明黄飞鱼服,已是吓的汗不敢出,待等看了腰牌上的字样,“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署卫事”。

    15.你若答应,今后便是我锦衣卫的人了,不但可以做官,还可受用杨家的万贯家私。

    16.对于御史自身贪腐,在帝制时代,除了继续用锦衣卫、东厂之类的人层叠监视,再无妙法。

    17.为首的人打量了一下陆英,客气的说道:这位恐怕就是陆公子吧?在下乃是锦衣卫总旗陈峰,见过陆公子。

    18.那锦衣卫千户闻言勃然变色,冷笑一声:“哼,我锦衣卫要杀的人,恐怕天下还没有几个人敢管!”。

    19.弘治十年十二月初一,皇帝祭天归来,李广诬陷王云凤驾后骑马惊驾,被罪下锦衣卫狱。

    20.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或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很少由太监担任。


  • 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