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án

韩愈


拼音hán yù
注音ㄏㄢˊ ㄩˋ

繁体韓愈

词语解释

韩愈hán yù

  1. (768—824) 唐代文学家,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贞元年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在文学上反对骈偶文风,提倡散体。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新,是古文运动倡导者之一。在思想上维护儒家的传统思想,调强尧舜至孔孟的一脉相传的道统。

    Han Yu;

国语辞典

韩愈hán yù

  1. 人名。(西元768~824)​字退之,唐河阳人。通六经百家之学,崇儒辟佛老,文章自成一家,为后世治古文者所取法。官至吏部侍郎。祖先世居昌黎,因此自称为昌黎韩愈。卒谥文,宋代元丰年间追封为昌黎伯,世称为「韩昌黎」。门人编次其诗文为《昌黎先生集》

网络解释

韩愈 (唐朝文学家)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概述内图片来源:南熏殿旧藏《唐名臣像册》)

分字解释


※ "韩愈"的意思解释、韩愈是什么意思由九书辞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韩愈造句


  • 1.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韩愈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韩愈 

    3.星河尽涵水,俯仰迷上下。韩愈 

    4.《新民主主义论》中的“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就出自韩的《原道》……***在讲话或作报告时,很爱援用韩愈的话来说明有关问题。

    5.盖上天之生余,必有期于下地。韩愈 

    6.少年乐新知,哀暮思故友。韩愈 

    7.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韩愈 

    8.以为虽暂先别,终当久相与处。韩愈 

    9.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以日以年,我行四方。文王梦熊,渭水泱泱。采而佩之,奕奕清芳。雪霜茂茂,蕾蕾于冬,君子之守,子孙之昌。韩愈 

    10.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 

    11.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 

    12.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韩愈 

    1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 

    14.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韩愈 

    15.人情忌殊异,世路多权诈。韩愈 

    16.清寒入山骨,草木尽坚瘦。韩愈 

    17.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韩愈 

    18.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 

    19.东方半明大星没,独有太白配残月。韩愈 

    20.唐代文学家元结、刘禹锡、韩愈,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南宋宰相张俊、学者张拭,明朝诗人游朴,清朝学者徐琪等人都曾在此勒碑记事,摩崖题字。(造 句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