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


拼音yǔ fă
注音ㄩˇ ㄈㄚˇ

词性名词
繁体語法

词语解释

语法yǔ fǎ

  1. 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按确定用法来运用的词类、词的屈折变化或表示相互关系的其他手段以及词在句中的功能和关系。

    grammar;

引证解释

  1. 文理;语脉。

    《左传·昭公二十年》:“尔其勉之!相从为愈”唐•孔颖达 疏:“服虔 云:‘相从愈於共死。’则 服 意‘相从’使 员 从其言也。语法,两人交互乃得称‘相’,独使 员 从己,语不得为相从也。”
    金•王若虚 《论语辨惑二》:“故凡解经,其论虽高,而於文势语法不顺者,亦未可遽从,况未高乎!”

  2. 指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具有一定的民族特点和相对的稳定性。又称文法。

    鲁迅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工农一看便会了然的语法,歌调,诙谐。”
    叶圣陶 《给少年儿童写东西》:“语法就是正常人的语言习惯。”

  3. 讲说佛法。

    唐•王维 《投道一师兰若宿》诗:“鸟来还语法,客去更安禪。”

国语辞典

语法yǔ fǎ

  1. 讲求语言构造合宜,音调优美的方法。

  2. 语词、语句形成的规律。有时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与「文法」一词相近。

网络解释

语法

语法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按确定用法来运用的"词类"、"词"的屈折变化或表示相互关系的其他手段以及词在句中的功能和关系。

分字解释


※ "语法"的意思解释、语法是什么意思由九书辞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语法造句


  • 1.这本教材被当作泛读材料,老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只是解决语法、词汇问题以及对难点的翻译。

    2.针对四种非类指用法的特点,合理的教学方法、学习策略会促进此语法项目的习得。

    3.在一些市区,入学竞争异常激烈,例如曼彻斯特市威廉休姆语法学校收到了433份入学申请,而学校招生计划仅为120人。

    4.廖振佑《古代汉语特殊语法》(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和何乐士、敖镜浩、王克仲、麦梅翘等的《文言虚词浅释》(北京出版社,1979)最早面世。

    5.谈及最初在阿富汗学习语言的经历,车洪才表示,普什图语的语法非常复杂,在不同情况下动词变化多种多样,甚至连一些阿富汗人都很难学会普什图语。

    6.的任务功能语法是考虑到错综复杂的关系的功能表。

    7.教学要求:掌握所学词汇;掌握基本句型及语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基本词汇、句型写出实用句子、短文。通过学习能流利、正确地阅读与翻译。

    8.汉语的词是没有形态变化的,所以汉语的语法只有造句法这一个部分。

    9.尽管电报式言语缺少起语法作用的词素,但它们也不是随意攒到一起的,而是遵循一定的句法组合规则的。

    10.近年来许多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出现了语法方面的问题,词法、句法错误较为突出。

    11.汉语是孤立语,所以主要依靠语序或虚词来表现语法关系。

    12.您可以在运行时单步遍历产生的解析器代码,以便查看它到底在做什么,并相应地调整语法文件。

    13.例如在语音教学方面舌面音被读成了舌尖音,“颜色”读成“颜四”,语法方面“一个半小时”被说成“一个小时半”等。

    14.当然,增订二版的语法部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5.程序语言有“语法规则”,由其决定了程序是否构造正确。编译器检查程序是否违反了语法规则,并且在规则被破坏的时候产生语法错误报告。

    16.这是编译原理的一个作业题,是作语法分析的。

    17.这可以在编译的语法分析阶段完成。

    18.音韵语法训诂等学科的研究、字典辞书的编纂以及汉字输入法的完善,应充分利用汉字构形的特点。

    19.析疑解难的,如:吴仁甫《文言语法三十辨》(1988),黄岳洲《文言难句例解》(1988),唐启远、周日健《古汉语析疑解难三百题》(1991),等等。

    20.在语法教学中,使用归纳法和演绎法,使学生既获得了语法知识和技能,又能使学生在智力、才能和思维方面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