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目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目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jīng xīn duó mù惊心夺目指内心震动很大,引起非常注意。清·秋瑾《<中国女报>发刊词》:“使我中国女界中放一光明灿烂之异彩,使全球人种惊心夺目,拍手而欢呼。”
běn lái miàn mù本来面目本来:原来的;面目:面貌。原是佛教用语;指人的本性;后比喻人或事物原来的样子。宋 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常如故。”
yú xīn yuè mù娱心悦目娱、悦:使愉快。使心情愉快,耳目舒畅。秦·李斯《谏逐客书》:“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直取其清淡雅论,剖玄析微,宾主往复,娱心悦耳,非济世成俗之要也。”
kǒu dāi mù dèng口呆目瞪嘴说不出话,眼发直。形容很吃惊的样子。明·许仲林《封神演义》第九十七回:“那军士见妲己美貌,已自有十分怜惜,再加他娇滴滴,叫了几声将军长,将军短。便把这些军士,叫得骨软筋酥,口呆目瞪,软痴痴作一堆麻,酥酥成一块,莫能动履。”
guā mù xiāng kàn刮目相看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nù mù qiè chǐ怒目切齿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愤恨之极的样子。切齿:咬紧牙齿。晋 刘伶《酒德颂》:“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
mù wú quán niú目无全牛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mù xuàn shén yáo目眩神摇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明·郭勋《英烈传》第40回:“今来宝刹,得睹人间未见之珍,天下罕有之物,令人目眩神摇,不知身在何世。”
chù mù xīng tàn触目兴叹看到某种情况而引起感叹。明·李贽《焚书·杂述·杂说》:“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
jí mù yuǎn wàng极目远望极:尽。用尽目力向远处眺望。三国 魏 王朗《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也。”
chù mù hài xīn触目骇心触目:眼睛看到;骇:震惊。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震动。清·黄宗羲《陈葵献偶刻诗文序》:“触目骇心,动成篇什,素所蓄积,于此焉发之。”
mù bù jiàn jié目不见睫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人无自知之明。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guì ér jiàn mù贵而贱目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汉 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
jīng xīn xuàn mù惊心眩目震动人心,耀人眼目。《隋书·经籍志四》:“谓之天书。字方一丈,八角垂芒,光辉照耀,惊心眩目,虽诸天仙,不能省视。”
chēn mù àn jiàn瞋目案剑瞋目:瞪大眼睛;案:通“按”,握住。瞪圆双眼,握着宝剑。形容带剑者怒目圆睁的样子。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
lì lì zài mù历历在目历历:清楚、分明。指事物和景象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一座青州城正临在北窗之下,见州里人家,历历在目。”
bì mù sè tīng闭目塞听塞:堵塞。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全不了解。东汉 王充《论衡 自纪》:“闭明塞聪,爱精自保。”
jǐ zhǐ nǔ zhāng戟指怒目指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马辂《国共和谈演义》第六回:“张学良还要解释,蒋早气得七窍生烟,戟指怒目。抗日,抗日,等我死了以后,你再去抗日好了!”
gǔ gōng ěr mù股肱耳目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股肱:比喻辅佐帝王的大臣;耳目:亲信。比喻得力助手和亲信。《尚书·益稷》:“臣作朕股肱耳目。”
jiàn mù guì ěr贱目贵耳指轻视眼前所见,重视远道传闻。比喻舍近求远。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 草三 蛇床》:“世人舍此而求补药于远域,岂非贱目贵耳乎?”
guāng huá duó mù光华夺目犹光彩夺目。形容鲜艳耀眼。《醒世恒言 灌园叟晚逢仙女》:“其花大如丹盘,五色灿烂,光华夺目。”
yǐ ěr dài mù以耳代目拿听到的代替亲眼看到的。指不亲自去调查了解,光听信别人说的。臧克家《以耳代目之类》:“这种以耳代目的情况是令人吃惊的,但这种情况却并不是罕见的。”
mù dìng kǒu dāi目定口呆同“目瞪口呆”。《说唐》第二一回:“惊得王小二目定口呆,眼巴巴看他把三十枝毛竹拖去了。”
mù zì jìn liè目眦尽裂目眦:眼眶。眼眶都瞪裂了。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mù dèng kǒu wāi目瞪口歪形容气极时的神情。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贾政此时气得目瞪口歪,一面送那官员,一面回头命宝玉:‘不许动!回头有话问你!’”
chù mù jǐng xīn触目警心看到某种情况,心中引起警觉。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第六章一》:“如为子而必诚于孝,触目警心,自有许多痛痒相关处。”
mù dèng shé jiǎo目瞪舌挢同“目瞪口呆”。谭嗣同《思纬氤氲台短书一报元征》:“向之主战者,乃始目瞪舌挢,神丧胆落,不敢出一语。”
xīn cún mù tì心存目替存:想念;替:废弃。心里虽然想念,但已废弃看望的行动。晋·傅咸《赠何劭王济诗序》:“历试无效,且有家艰,心存目替,赋诗申怀。”
fū qī fǎn mù夫妻反目反目:翻眼相看,不和睦。指夫妻不和、吵架。《周易·小畜》:“舆说辐,夫妻反目。”
shì mù ér dài拭目而待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汉·杨修《答临淄侯笺》:“观者骇视而拭目,听者倾首而竦耳。”
zhāng méi nǔ mù张眉努目扬起眉毛,瞪着眼睛。喻粗犷浅露。宋·释普济《五灯会元·芙蓉道楷禅师》:“山僧今日向诸人面前,说家门已是不著便,岂可更去胞堂入室,拈槌竖拂,东喝西棒,张眉努目,如痫病发相似。”
jué mù wú mén抉目吴门抉:剔出;目:眼睛。指忠臣被谗诛杀西汉 司马迁《史记 吴太伯世家》:“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
ěr rú mù rǎn耳濡目染濡:音如;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mǎn mù qī liáng满目凄凉所见的全是凄惨冷落的景象。陈毅《过黄泛区书所见》:“三过黄泛区,走跄踉。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满目凄凉。”
tóu yūn mù xuàn头晕目眩头发昏,眼发花。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满屋里的东西都是耀眼争光,使人头晕目眩。”
chuāng yí mí mù疮痍弥目疮痍:创伤;弥:满。比喻触目皆是天灾人祸,穷困流离,民不聊生的景象。李大钊《大哀篇》:“大乱之后,满地兵燹,疮痍弥目,民生凋敝,亦云极矣。”
héng méi nǔ mù横眉努目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后蜀 何光远《鉴戒录》卷十引陈裕诗:“横眉努目强干嗔,便作阎浮有力神。祸福岂由泥捏汉,烧香供养弄蛇人。”努,一本作“怒”。
dào lù cè mù道路侧目侧目:侧目而视。在路上相遇,不敢交谈,以目示意。形容政治黑暗暴虐。《元史·阿鲁诨萨理传》:“所在囹圄皆满,道路侧目,无敢言者。”
liǎng yè yǎn mù两叶掩目如同两片树叶遮住了眼睛。比喻受到蒙蔽而对事物分辨不清楚。北齐·刘昼《刘子新论·专学》:“夫两叶掩目,则冥然无睹;双珠填耳,必寂然无闻。”
máng mù chóng bài盲目崇拜指盲从崇拜别人。梁遇春《醉中梦话(二)》:“屈服于权威的座前已是我们的国粹,新文学家用不着再抬出许多沾尘不染的洋圣人来做我们盲目崇拜的偶像。”
àn jiàn chēn mù案剑瞋目案:同“按”,握住;瞋目:瞪眼。手握宝剑,怒目而视。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案剑瞋目,声如乳虎。”
yǒu mù gòng dǔ有目共睹睹:看见。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清 钱谦益《钱牧斋尺牍 上卷 与王贻上之一》:“惟有日、贝叶,清闲送老。世间文字茫茫如前尘积却,门下散花落彩如卿云在天,有目共睹。”
mù luàn jīng mí目乱睛迷见“目乱精迷”。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乐寺》:“异端奇术,总萃其中。剥驴投井,植枣种瓜,须臾之间皆得食。士女观者,目乱精迷。”
ěr mù yī xīn耳目一新听到、看到的跟以前不同;感到新鲜。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北齐 魏收《魏书 河南王传》:“齐人爱咏,咸日耳目更新。”
miàn mù zhēng níng面目狰狞狰狞:面目凶恶。形容面目凶狠可怕。亦作“面貌狰狞”、“狰狞面目”。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13回:“另外还有两人……都是身材骄健,面目狰狞。”
yǐn rén zhù mù引人注目引起别人的注意。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也有敲锣打鼓,引人注目的。”
wàn mù kuí kuí万目睽睽睽睽:张目注视的样子。在众人的注视、监督下。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并序》:“公私扫地赤立,新旧不相保持,万目睽睽,公于此时能安以治之。”
mù rǔ ěr rǎn目擩耳染擩:通“濡”,沾染。因耳目经常接触而受到感染,影响。亦作“耳濡目染”、“耳染目濡”、“目染耳濡”、“目濡耳染”。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擩耳染,不学以能。”
mù niú yóu rèn目牛游刃游刃:刀刃游行于空隙之间。看到牛后游刃有余。比喻技艺精湛。《东阳夜怪录》:“诸公清才绮靡,皆是目牛游刃。”
cū yǒu méi mù粗有眉目粗:大略;眉目:比喻头绪。刚刚有点头绪。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7回:“办理粗有眉目,即回京复命去了。”
mù zhù xīn yíng目注心营谓竭尽心力以赴。严复《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凡其自毁齿至于白首,终其百年之身,所目注心营,劳苦险难。”
zhòng mù jù zhān众目具瞻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非常明显。同“众目共睹”。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况内地更有好处,为五方杂处,众目具瞻的上海等处所不及的;如花木的趣味,盆栽的趣味便是。”
yuè mù shǎng xīn悦目赏心看了美好景物而心情舒畅。叶圣陶《倪焕之》十七:“农场里的木芙蓉开了,共引为悦目赏心的乐事。”
hài mù zhèn xīn骇目振心见“骇目惊心”。陈田《明诗纪事丁签·何景明》:“一以为霆惊电煜,骇目振心;一以为落日明霞,馀晖映远。”
méi yáng mù zhǎn眉扬目展展:伸张。形容神采飞扬,精神振奋。清·李渔《闲情偶寄·宾白》:“同一话也,以尖新出之,则令人眉扬目展,有如闻所未闻。”
mù bù wàng shì目不妄视妄:胡乱。不随便乱看。形容遵守礼制。《仙传拾遗·杨通幽》:“护气希言,目不妄视,绝声利,远嚣尘,则可以凌三届,登太清矣。”
mù wú yú zǐ目无馀子见“目中无人”。
càn làn duó mù灿烂夺目五光十色令人眩目。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1卷:“梦见天上五色云霞,灿烂夺目。”
dòng xīn hài mù洞心骇目形容使人惊异。宋·杨万里《答周监丞》:“‘濯龙’二大字,洞心骇目,得未曾有。”
chěng huái yóu mù骋怀游目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游目:远眺。纵目四望,开阔心胸。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lìng rén zhù mù令人注目注目:视线集中在一点上。指引起别人的重视。巴金《家》:“不过大部分都是含苞未放,枝子弯曲而有力,令人注目。”
luàn rén ěr mù乱人耳目乱:扰乱。指故意去迷惑人。茅盾《子夜》:“我倒疑惑那是吴荪甫他们故意造的谣言,乱人耳目!”
lìn ěr yōng mù赁耳佣目指借助于所见所闻。清 钱谦益《覆徐巨源书》:“流浪壮齿,记滥俗学,侵寻四十,赁耳佣目,乃稍知古学之由来。”
qī rén yǎn mù欺人眼目用欺骗的手段骗取别人的信任。
ěr xūn mù rǎn耳熏目染指见闻熏染多了就能不自觉受影响。
shuǎng xīn huō mù爽心豁目心神爽朗,眼界开阔。清·赵翼《瓯北诗话·查初白诗》:“一遇白描处,即爽心豁目,情余于文。”
mù shí ěr shì目食耳视用眼睛吃,用耳朵看。比喻颠倒错乱。宋·司马光《迂书·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鲜矣。”
ěr cōng mù míng耳聪目明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汉 焦赣《易林 临之需》:“重瞳四乳,耳聪目明,普为仁表,圣作元辅。”
dèng mù jié shé瞪目结舌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清 黄轩祖《游梁琐记 顾嘉蘅》:“群知为广文子,异而询之,瞪目结舌不能对。”
yī mù shù xíng一目数行犹一目十行。清·钮琇《觚剩续编·英豪举动》:“熊公廷弼当督学江南时,试卷皆亲自批阅。阅则连长几于中堂,鳞摊诸卷于上,左右置酒一坛,剑一口,手操不律,一目数行。”
gāng qiè mù zhāng纲挈目张指撒网时,举起网上的大绳,所有网眼都张开。比喻抓住主要环节,以带动其余;或抓住要领,条理分明。同“纲举目张”。清 魏源《道光丙戌海运记》:“于是南北并举,纲挈目张。”
mù dèng shé jiàng目瞪舌彊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chuāng yí mǎn mù疮痍满目疮痍:创伤;比喻战争或自然灾害之后的景象。多用于比喻因战争或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破坏。眼睛所看见的都是残破凄凉的景象。比喻遭破坏的程度极为严重。也作“满目疮痍”。清 李渔《风筝误 和鹞》:“征鼙聒耳乡音杳,疮痍满目亲人少。”
fán xīn juàn mù烦心倦目烦:烦躁,烦恼;倦:厌倦。烦闷的心情,倦怠的眼睛。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穴。”
jǔ mù qiān lǐ举目千里放眼远眺,可以见到很远之处。形容视野广阔辽远。宋·刘学箕《松江哨遍》:“松江太湖,举目千里,风涛不作,水面砥平。”
shì mù yǐ sì拭目以俟见“拭目以待”。宋·杨万里《答普州李知府》:“伏惟财幸笔櫜之除,方且拭目以俟。”
mù jié zhī lùn目睫之论比喻肤浅的见解。宋·陈善《扪虱新话·扬子<法言><太玄经>》:“雄作《太玄》以拟《周易》,或者比之吴楚谮王,顾非伪乎,此目睫之论也。”
guò mù chéng sòng过目成诵只要看一遍就能背诵。形容记忆力极强。《宋史 刘恕传》:“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
hài mù jīng xīn骇目惊心使人见到非常震惊。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修鳞》:“平地水深数丈,树头牵夫藻荇,舵尾压于楼台,骇目惊心,声如万马。”
dòng xīn hài mù动心骇目骇目:使人看了感到惊骇。看了使人感到心动惊骇。形容感受很深,震动非常大。宋·陆游《跋兰亭乐毅论并赵岐王帖》:“王遗墨藏家庙者,今虽仅存,某尝获观,皆奇丽超绝,动心骇目。”
yīng zuǐ yào mù鹰嘴鹞目形容外貌奸诈凶狠。于劭溯《月落屋梁》:“那老头有五个儿子,个个鹰嘴鹞目如狼似虎。”
shì bié sān rì,guā mù xiāng dài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yī zhǐ bì mù,bù jiàn tài shān一指蔽目,不见泰山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cè mù ér shì侧目而视侧目:斜着眼睛;视:看。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去看。形容拘谨畏惧或愤怒的样子。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dòng xīn chù mù动心怵目怵目:使人看了感到恐惧。看了使人感到内心恐惧。形容感受很深,震动非常大。宋·陈亮《祭宗成老文》:“虽才俊比肩,可喜可愕,至于动心怵目,无所不有,然其厚德伟度,要不复前人比。”
mù bù rěn shì,ěr bù rěn wén目不忍视,耳不忍闻不忍心看,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康有为《大同书》乙部:“若将其坑降之迹演以杂剧,累一月描写之,当无人不恻动其心,哀矜涕泗,目不忍视,耳不忍闻矣。”
ěr mù zhòng duō耳目众多耳目:指为别人打探消息的人。周围注意的人很多。也指为刺探情报的人很多。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六回:“只是目下耳目众多,恐有泄漏,实属不便。”
mù dá ěr tōng目达耳通形容感觉灵敏,非常聪明。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策考》:“噽为人览闻辩见,目达耳通,诸事无所不知。”
méi mù rú huà眉目如画形容容貌端正秀丽。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为人明须发,眉目如画。”
chēng mù zé shé瞠目咋舌瞠:瞪着眼睛。瞪眼伸出舌头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31回:“桂芳与文炜听了,不由的瞠目咋舌者,竟不知于冰为何如人。”
mù dèng xīn hài目瞪心骇见“目眐心骇”。《轰天雷》第十回:“当时土木工匠们弄得目瞪心骇,不知所为,都停着工看。”
jīng xīn hài mù惊心骇目同“惊心骇瞩”。达时《夫已氏之支那观》:“不学如余,固不能直揭其隐,亦聊为读者惊心骇目,不为所惑之一助云尔。”
yú mù hùn zhū鱼目混珎见“鱼目混珠”。
mù guāng rú dòu目光如豆眼光象豆子那样小。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孙中山《行易知难》第六章:“不图彼国政府目光如豆,深忌中国之强,尤畏民党得志而碍其蚕食之谋。”
huò mù kāi jīn豁目开襟豁目:开阔眼界;襟:襟怀,胸怀。极目远视,开阔胸襟唐·李中《登毗陵青山楼》诗:“高楼闲上对晴空,豁目开襟半日中。”
luó zhī yī mù罗之一目网之一孔。比喻局部在整体中才能起其作用;脱离了整体,局部便不起作用。《淮南子 说山训》:“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今非昔比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
mù xuàn shén duó目眩神夺眩:眼花。眼花缭乱,心神不定。形容看到某种景象令人吃惊的样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瞳人语》:“见车幔洞开,内坐二八女郎,红妆艳丽,尤生平所未睹,目眩神夺,瞻恋弗舍。”
jīng xīn cǎn mù惊心惨目眼见之后内心震动,感到悲惨。清·俞蛟《梦厂杂著·春明丛说·人骨箸记》:“骷髅累累,杂骨如竹头木屑,堆置墙角如阜……不禁惊心惨目。”
mù bù gǒu shì目不苟视眼睛不随便乱看。形容为人正派。明·李贽《卓吾论略》:“吾大人何如人哉?身长七尺,目不苟视。”
zhēng níng miàn mù狰狞面目形容凶恶的相貌。《塞上行·行纪·忆西蒙》:“两个蒙古青年骑快马而来,下马入帐,以狰狞面目,厉声问我要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