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词语解释
道教
公元前6世纪时,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一种宗教,奉老子为教祖,南北朝时盛行起来。
英Taoism;
翻译
- 英语 Taoism, Daoism (Chinese system of beliefs)
- 德语 Daoismus (S, Philos)
- 法语 taoïsme
引证解释
道德教化。
引《墨子·非儒下》:“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贫且乱,倍政之本,而儒者以为道教,是贼天下之人者也。”
《晋书·王沉传》:“九郡之士,咸悦道教,移风易俗。”
《明史·孝义传序》:“观其至性所激,感天地,动神明,水不能濡,火不能爇,猛兽不能害,山川不能阻,名留天壤,行卓古今,足以扶树道教,敦厉末俗,纲常由之不泯,气化赖以维持。”我国主要宗教之一, 东汉•张道陵 根据传统的民间信仰而创立,到 南北朝 时盛行起来。奉 元始天尊、太上老君 为教祖。初时,入道者须交五斗米,故又称“五斗米道”。 金•元 以后分正一、全真二派。
引《周书·武帝纪上》:“十二月癸巳,集羣臣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
明•冯梦龙 《梦磊记·观梅感梦》:“朕乃 宋•朝第八代天子是也,初封 端王,入承大统,素好道教,别号 道君皇帝。”指佛教。
引南朝•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下·求那跋摩》:“﹝ 宋文帝 ﹞又遣沙门 法长、道冲、道儁 等往彼祈请,并致书於 跋摩 及 闍婆王婆多伽 等,必希顾临 宋 境,流行道教。”
国语辞典
道教
崇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为教祖的宗教。相传创于东汉张陵,陵著有道书二十篇,自号天师,故也称为「天师道」。以符咒为人治病,讲炼丹长生之术,入教者须缴纳五斗米,时人称为「五斗米道」。始盛行于蜀郡,后经弟子广布,信徒渐增,遂正式成为道教,流传于全国。
近玄教
网络解释
道教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师张道陵正式创立教团组织,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道教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将道教对“道”之信仰人格化体现。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全国现有住观道士3万余人。宫观是道教徒活动的场所,全国现登记开放的宫观有2千余座。
相关成语
- jiào cái教材
- dào zàng道藏
- shè huì jiào yù社会教育
- lì dào yuán郦道元
- zhī dào知道
- cì jiào赐教
- bài wù jiào拜物教
- néng shuō huì dào能说会道
- jiào dào叫道
- jiào liàn教练
- jiào shòu教授
- nán dào难道
- jiào huì教会
- zōng jiào宗教
- jiă sì dào贾似道
- jiào zhǔ教主
- jiào huà教化
- qiú jiào求教
- dào guāng道光
- jiào xué dà gāng教学大纲
- bā zhèng dào八正道
- shuō dōng dào xī说东道西
- tài píng dào太平道
- xié jiào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