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谢逸的诗 > 渔家傲·秋水无痕清见底

渔家傲·秋水无痕清见底

[宋代]:谢逸

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一叶小舟烟雾里。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

自叹直钩无处使。笛声吹彻云山翠,鲙落霜刀红缕细。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


“渔家傲·秋水无痕清见底”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水无痕清澈见底,开满蓼花的小洲上吹起了西风。渔翁在烟雾里划着一叶小舟,缓缓靠岸,在细雨中拎着用柳条串着的两条鲤鱼。

感叹空有直钩却无用武之地。他吹起笛子,笛声萦绕在青山白云间。用锋利的刀切碎鲤鱼,露出细嫩的鱼肉,饮上一壶美酒。醉意来时,枕着蓑衣独自入眠。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

蓼(liǎo):一年生草本植物,花淡红色或白色。

汀(tīng):小洲。

兰棹(zhào):兰木做的船桨,指代船。

舣(yǐ):划般靠岸。

直钩:相传姜太公隐居垂钓,用直钩钓鱼,意不在鱼也。这里意谓怀才不遇,无用武之地。

鲙(kuài):切碎的鱼块或肉块。

红缕细:指细嫩的鱼肉。

莎衣:即蓑衣。

“渔家傲·秋水无痕清见底”鉴赏

赏析

这首词是他歌咏隐逸生活之作,表达了他的高洁情操和高远志趣。上片写清远之景,下片抒隐逸之情。水塘潋滟,烟雨空濛,水色清浅,倒影涵空。生活在这般如画如诗的自然环境中,词人自然感到宠辱皆忘,心淡神远。全词写得空灵隽永,飘逸潇洒,读其词如见其人。

上片写秋江独钓。西风飒飒,秋江澄碧,细雨使天地间一片朦胧。渔翁拔蓑独坐船头,凝成一座塑像,开头三句展现了一幅清新的图景。歇拍“柳条带雨穿双鲤”一句,刻画细致真切,栩栩如生,渔夫取得劳动果实的兴奋心情昭然若揭。

下片写怀才不遇的主人公品尝新鲜的鲤鱼,痛饮美酒,一醉方休。渔翁的生活有快乐,也有忧愁,最大的遗憾是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情绪低沉,一蹶不振。听,他悠扬的笛声在青山白云间萦绕。“脍落”句写切鱼的细节。“霜刀”是那么锋利,鱼又是那么新鲜。这里“霜刀”之银白与鱼肉之鲜红互相映照,画面色彩鲜明,生动逼真。结拍“醉来”句写醉态,最能体现渔翁的潇洒与旷逸。

创作背景

据史载,谢逸与弟弟谢薖终生没有做官,二人共同过着布衣生活,流连山水,渔樵为乐。这首词当是作者自身经历和精神境界的写照,创作时间不详。

谢逸简介

宋代·谢逸的简介

谢逸

谢逸(1068-1113,一说1010-1113)字无逸,号溪堂。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生于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与汪革、谢薖同学于吕希哲,刻苦磨砺,诗文俱佳。两次应科举,均不第。宋徽宗赵佶政和三年以布衣终老于故土,年四十五。

...〔► 谢逸的诗(5篇)

猜你喜欢

夏日题老将林亭

唐代张蠙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谣俗词

两汉曹操

瓮中无斗储,发箧无尺缯。

友来从我贷,不知所以应。


堤上行三首

唐代刘禹锡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长堤缭绕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开。

日晚出帘招估客,轲峨大艑落帆来。


田家谣

宋代陈造

麦上场,蚕出筐,此时只有田家忙。

半月天晴一夜雨,前日麦地皆青秧。

阴晴随意古难得,妇后夫先各努力。

倏凉骤暖蚕易蛾,大妇络丝中妇织。

中妇辍闲事铅华,不比大妇能忧家。

饭熟何曾趁时吃,辛苦仅得蚕事毕。

小妇初嫁当少宽,令伴阿姑顽过日。

明年愿得如今年,剩贮二麦饶丝绵。

小妇莫辞担上肩,却放大妇当姑前。


六一居士传

宋代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感旧四首

清代黄景仁

大道青楼望不遮,年时系马醉流霞。

风前带是同心结,杯底人如解语花。

下杜城边南北路,上阑门外去来车。

匆匆觉得扬州梦,检点闲愁在鬓华。

唤起窗前尚宿酲,啼鹃催去又声声。

丹青旧誓相如札,禅榻经时杜牧情。

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

云阶月地依然在,细逐空香百遍行。

遮莫临行念我频,竹枝留涴泪痕新。

多缘刺史无坚约,岂视萧郎作路人。

望里彩云疑冉冉,愁边春水故粼粼。

珊瑚百尺珠千斛,难换罗敷未嫁身。

从此音尘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烟。

泪添吴苑三更雨,恨惹邮亭一夜眠。

讵有青马缄别句,聊将锦瑟记流年。

他时脱便微之过,百转千回只自怜。


悲愤诗

两汉蔡琰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疆。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

失意几微间,辄言毙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岂复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

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

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歔欷,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

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

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对酒

唐代李白

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荷叶杯·一点露珠凝冷

唐代温庭筠

一点露珠凝冷,波影。满池塘,绿茎红艳两相乱。肠断,水风凉。


田家语

宋代梅尧臣

庚辰(1040年,即康定元年)诏书,凡民三丁籍一,立校与长,号弓箭手,用备不虞。主司欲以多媚上,急责郡吏;郡吏畏,不敢辩,遂以属县令。互搜民口,虽老幼不得免。上下愁怨,天雨淫淫,岂助圣上抚育之意耶?因录田家之言次为文,以俟采诗者

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

里胥扣我门,日夕苦煎促。

盛夏流潦多,白水高于屋。

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

前月诏书来,生齿复版录;

三丁藉一壮,恶使操弓韣。

州符今又严,老吏持鞭朴。

搜索稚与艾,惟存跛无目。

田闾敢怨嗟,父子各悲哭。

南亩焉可事?买箭卖牛犊。

愁气变久雨,铛缶空无粥;

盲跛不能耕,死亡在迟速!

我闻诚所惭,徒尔叨君禄;

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