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造句


1.自创建以来,高僧云集,文人荟萃,儒释交融,谈禅论道,一吟一咏早己蔚然成为文化大观。

2.阎揆少时染翰,于儒释道三家皆有深究。

3.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萧颖士,二十七岁中进士,儒释道三教无不精通博识,文章学术知名当时,但性情暴躁,恃才傲物。

4.正所谓曲终奏雅,昨日的儒释道三家共论和谐盛举,给2009“骊山问道”大型系列文化活动拉上了完美的帷幕。

5.八仙洞、圆通洞、罗汉洞、雨君洞、文昌洞,每个洞都有对应供奉的神像,有道家的八仙,有佛家的南海观音,有儒家的文曲星,儒释道三教文化融合并通。

6.灵隐寺自创建以来,高僧云集,文人荟萃,儒释交融,谈禅论道,一吟一咏早己蔚然成为文化大观。

7.熊十力在批判总结儒释道各家体用观的基础上,提出了颇具特色、包含丰富辩证法思想的“体用不二”论。

8.中国文化的儒释道三家国学,最遵从仁义礼智信。

9.这说明庐山浓浓的文化底蕴和海纳百川的人文特征,才成就了儒释道三教文化的共存共依,从而,造就了虎溪三笑的不朽经典。

10.为了补偏救弊,为佛教争得更大发展空间,北宋僧人契嵩在融合儒释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他选择以"孝"为突破口,对佛教的孝道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力图找到佛教与儒家思想的契合点。

11.柳宗元一生游踪可分为入仕之前、贬谪途中、永州时期和柳州时期四个阶段,其间形成了寄情山水、重视生民的“统合儒释”的旅游思想。

12.洞经文化为“儒道释三教的复合性文化”,进一步说,洞经是融合儒释道三教的“儒教”,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到明清时期形成的三教合一的民俗文化。

13.他在解放前,特别在抗战前,似曾以他独特的方式,把儒释道熔于一炉。

14.但是进入酒店后就时空转换,开阔中庭正对雕花繁复的“五凤楼”,百年老木上的洇水纹,儒释道故事跃然其上。

15.他以儒为本,兼取佛道,有揉合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倾向。

16.荣耀儒释道的原初精神,汲取西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及启蒙运动的精华,淬炼出‘全球价值观’,扬弃商业社会的‘丛林法则’与‘适者生存’的庸俗进化论。

17.他依据华严宗圆融无碍之说,着力提倡儒释道三教一致,认为儒教明乎仁义礼智信,忠孝君父;佛教慈悲救苦,化诱群迷;道教则寂默恬淡,无贪无爱。

18.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甚至墨法等诸子百家的学说,在金庸小说中被有机地熔于一炉。

19.关于“哲人”,笔者以为,先生儒释道皆通,且蔚然独出机杼,已被世人尽知;而至于“痴人”,许是只为二三知情者所知。

20.唐代长安道士注重弘道,道教与儒释共同鼎立而为三教,道学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

21.陶弘景则编造神仙谱系、建立教派的传授历史,并提出融摄儒释道三教的教义。


※ "儒释"造句九书辞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