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制造句


1.颁行班禄制,整顿吏治,统一度量衡,推行"三长制",实行均田制。

2.加之人口增多,于是班田制就已经名存实亡了,至902年,班田制成为绝响。

3.???????包括此后汉族士大夫向鲜卑皇室提出的均田制、三长制等等,均得到了部分的实现。

4.一直以来,学术界对均田制的研究持续不断,出现了很多的研究成果。

5.以后中国历史上的土地政策,一面常欣羡古代井田制度之土地平均占有,但一面又主张耕者有其田,承认耕地应归属民间之私产。

6.曹操在建安元年已经开始实行屯田制,进行农战的战略了。

7.我国古代的屯田与均田历史悠久,屯田制与均田制也曾作为封建国有土地的两种主要经营方式长期存在。

8.就此而言,实际上已经预示均田制末日的到来。

9.有了铁器农具,生产单位由“8户”变成“个人”,于是井田制度崩溃了。

10.在均田制度下,唐代职事官、散官、封爵、勋官等均可按品级受职分田和永业田。

11.所谓废井田,是指废除从西周开始实行的井田制度。

12.曹操所实行的屯田制,解决了粮食供应的问题,也为官渡之战后勤供应提供了物资保障。

13.这是一种均田制度,承北魏以来。

14.纵观孙吴初年不仅在江南地区推行了屯田制度,而且也采用了曹魏的户调制度,就是对这一情况的真实反映。

15.周王室实行井田制,然而铭文记载却可以实行有条件的转让,这说明西周晚期井田制度已经发生了动摇,王室权力遭到削弱,也是整个社会制度开始动摇的重要信号。

16.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17.居延汉简中蕴涵着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可以补正文献记载,如烽和燧的应用、戍卒的来源及分工、屯田制、以及河西经济生活等。

18.以班田制的农户为基础,于天下各郡、县要冲设军府,称鹰扬府,依编制规模大小分置上、中、下、三等,府主官为鹰扬郎将。

19.股田制打破了原有户界,整平了埂堰,整合了灌排体系,生产统一布局,提高了播种操作的机械化程度,耕地也得到了高度集中集约利用。

20.屯田制的提出始于西汉,最初仅仅是让戍边的战士在没有战争的状态下耕作,亦兵亦农,能够自力更生,不需要粮食的长途运输作为军需补给。

21.本田制锁汽车零件部的1,700名继续罢工的员工大部分是只有中学学历的贫穷移民。

22.在当前使用的大学、中学历史教材中,均田制度都是重要的内容。

23.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和井田制的崩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进而促动了商业的发展与繁荣,经商之潮风靡各国。

24.与此相应,井田制下的禄田可以为同一家族世代享用,因而相对稳定;名田制下的田宅,由于爵位的降等继承而有较大的流动性。

25.不论是井田制还是名田制,都是根据一定的身份等级占有田宅。

26.先土法上马硝田制取**,然后第一化工厂用土法生产制备浓硫酸,然后有了硫酸钠、硫化亚铁之类的无机药品,再现在更是有了从硫酸钠制备而来的纯碱——碳酸钠。

27.如田制,他能将西晋占田、北魏均田到唐代的租庸调,由租庸调到两税法,合成一个整体,且对别人不经意的每一个细微末节体现出他的春秋笔法、史学精神。

28.但是,在均田制实施的过程中,却遭遇到了来自下层的变通与退出力量,使得均田制度的演进过程又呈现出既定利益结构下的诱致性变迁。

29.许倬云在谈到江南士大夫家族时,曾讲起自家的义田制度,即家族中富裕人家拿出一部分田亩,扶持家族中孤儿寡母的日常生活和继续学业。

30.初唐时,濮阳一带地旷人稀,均田制实行程度较高,水利兴修,农业生产恢复较快。

31.并认为:这种“请田制度”,由于所请之田最终都成为永业,故其本身具有私田的性质,属于土地私有制。

32.“不抑兼并”的国策使宋代土地矛盾十分严重,“井田制”成为挥之不去的梦。

33.但是,由于这种制度本身固有的矛盾以及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等原因,均田制在推行了将近三个世纪之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34.特别登记丁、中男口和合已受田数,与封建国家重视赋役、兵源和执行均田制有关。

35.由于卫所制度是建立在屯田组织基础上的,随着屯田制度的瓦解,卫卒失去自食其力的凭借,只有依赖法定的俸饷,但俸饷之薄又不足以维持生活,卫所制度遂趋于崩溃。


※ "田制"造句九书辞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