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甲造句


1.而往下布置警察局指挥各分局派出所,派保甲长挨门入户去征收,对工厂商店的铜招牌、铁门窗也在征收之列。

2.于成龙在黄州治理犯罪,此保甲法继续得到推行,而且发挥了很好的效果。

3.赈灾变成了乡绅保甲的事情,不过原来的保长是现在张春的老爹,现在张家没人了,只剩下了八岁的张春。

4.于成龙采用保甲法,把境内的老百姓,按照居住区域,十家为一保,十保为一甲的方式进行划分管理。

5.这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历史上“保甲法”的治村模式,引起了于建嵘的兴趣。

6.本文开头的那道题中所暗示的王安石保甲法,毫无疑问是当时研究的重点之一。

7.同时,又拿出自己用惯了的“保甲法”,在黄州各地分区编制保甲,训练乡勇。

8.但吴芮低调,虽然手里拥有几万雄兵,但他“藏兵于民”,采用保甲法,大部分士兵都是兵农合一,脱了兵服就是老百姓。

9.再用法家的“保甲法”严格管理,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10.熙宁三年,青苗法,改诸路更戍法,推保甲法,募役法……

11.三堂、六厅之下,孔府的屯户、佃户也按保甲编伍,实行保甲制度。

12.在惩治犯罪时,保甲法往往也能发挥很好的效果。

13.后又改里甲为保甲制,保辖10甲,甲辖10牌,牌辖10户,分置保长、甲长和牌头,负责征收赋税并维护治安。

14.就算是军政府也无理由干预,这里是一方保甲说了算,他们与保甲的关系,简直是公不离婆、秤不离砣。

15.五是推行“保甲法”,即寓兵于农,于1070年开始,在乡村设立保甲组织,规定每10家为1保,50家为1大保,10大保为1都保,全国保甲总数达到693万人。

16.这里,我们或许可以提一笔:中国的保甲制度与所谓的人口调查密切相关。

17.旧社会那些有枪在手的保甲们有恃无恐,不停地催租逼债。

18.秦孝公时商鞅变法,首创保甲法,5户为一保,10保为一甲,一家有罪,十家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

19.保甲法、连坐法让百姓之间互相监视。

20.北宋末期因保甲法实施不当,民间盗贼蜂起,苏轼深知事关保甲法,其中关窍甚多,万一激出民变,那他苏团练可真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21.民国时期,云南军阀在陇川、梁河等地建设治局,推行保甲制,但封建土司制度延至建国前夕,统治阿昌族达500余年之久。

22.福建路有忠义武勇立功自效取仕之人,理宜召募,除保甲正兵外,弓手、百姓、僧行、有罪军人并听应募。

23.兴起于北魏的“三长制”和北宋的“保甲制”是中国古代的两项重要制度,后者甚至延续到民国时期。

24.而保甲法的负面影响也确实深远,直到近现代还被*制政府奉为至宝。

25.户籍制度;户口登记;保甲制;历史发展。

26.保甲自卫团“于阿城县内枪杀了抗日联军的兵士和工作人员9名,把其中8个人的耳朵和一个人的头割下送来阿城县公署”。

27.如在悔罪投诚,弃邪归正,即称救回难民,逐一查明籍贯,本地编入保甲。

28.其均输、青苗、方田均税、农田水利、免税,市易诸法,利在理财富国;保马、保甲、将兵诸法利在精兵简政,便利于民。

29.于成龙除了请求朝廷蠲免黄州的赋税外,不得已想出了一条下策,利用已经推行的“保甲法”,进行民间赈济。

30.安石为人,悻悻自信,知祖宗志吞幽蓟、灵武,而数败兵,待青苗、保甲、均输、市易、水利之法既立,而天下汹汹骚动,恸哭流涕者接踵而至。

31.有清一代,对各地渔户仿照保甲法进行编审者多有记载,沿海一带为防渔民为倭寇所胁诱助纣为虐而进行保甲编审者更是层出不穷。

32.那些有枪在手的保甲们却表现出有恃无恐,满不在乎的样子,继续催租逼债。

33.对于罪恶昭著,人民要求坚决惩处的保甲反动分子,应加处分。

34.章借机将此次胜利往“保甲法”上引,称只有坚持改革,大宋才能国富民强。

35.它是战时广东乡村保甲政策在黄冈乡具体而微的体现。

36.秋天的天空真蓝啊!天空一片蔚蓝;秋天的天空真美啊!一片片白云镶嵌在天空上,犹如一颗颗白色钻石镶嵌在蓝色的保甲上;秋天的天空真会装饰自己啊!竟找来软绵绵的白云来与自己搭配,它那美丽的身躯可与桂林山水互相媲美。

37.一个个人不能自已做主,被剥夺结社自由的社会,即便是用保甲联成片,或用单位把个人穿成串,也仍然是,甚至更是一个一盘散沙的社会。

38.“寓保甲于自治之中”的真正意图照旧是为了强化国家的权力,自治只不过是它的一块遮丑布而已。

39.同样明显的是,即使像中国这样一个住所极为固定的国家,保甲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一种法律上的袭用假设。

40.“保甲法”推行以后,社会秩序有了明显的好转。


※ "保甲"造句九书辞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