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
2.骈文用典,自此愈演愈烈,至于梁陈,则几于句句用典.
3.第二章分析经学家对古文与骈文的认识与思考.
4.他反对魏晋以来购乐学的骈文,提倡古文,进行了长期购乐学的激烈斗争.
5.骈文的写作需要很多技巧,比如一定要讲究对偶.
6.因此,应给予骈文更多的肯定和科学的评价.
7.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进行了长期的激烈斗争.
8.乾嘉年间的汉学派、史学派、桐城派、骈文派之争,其焦点所在,是确立文章正宗。
9.他“旧学邃密,根柢深厚,工书、能诗擅骈文,雅熟典故”。
10.没有想到古文那么难,特别是四六体骈文,一年时间都学不好它。
11.至少经过这一年的沉淀,加上他以前的一些底子,写四六体骈文,还要写好,是勉为其难。
12.清代经师而工骈文者不一,盖以娴于小学声韵而善俪辞,理有固然者。
13.两篇的语言都没有引经据典,都没有华丽的辞藻,都没有骈文俪句,但是,我们读起来却觉得理趣盎然。
14.六言对句是辞赋在吸取楚辞句法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骈文的重要构件。
15.四六文指;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16.其用四六体写成的祭文,形式华美、声情并茂,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祭文成为骈文诸体中最富情采个性的一种体式。
17.当时的士大夫文人,初了高谈阔论、玩弄词藻,搞点词赋骈文外,啥也不会,严重脱离社会现实,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
18.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那一样中又没有工整的对偶句呢?
19.那些辞采华丽、骈四俪六、极尽雕琢之能事的六朝骈文,因思想贫乏而为后代人们所不取。
20.汉赋从它产生之初起就与骈俪结下了不解之缘,汉赋是最便于产生并容纳骈俪的土壤,因此,汉赋是骈文之一体。
21.骈文在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未出现大家名作,但作为一种积年发展,并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文体在此时期并未消逝。
22.愿文有自己的语言特点,它以骈文为主的形式决定了其用典的频繁,同时也出现了难解的词语,对用典和词语的理解往往牵涉到愿文的校录点读。
23.判是盛行唐代官场,用四六骈文书写的司法文书,也是应试考生科举及第之后、授官之前“覆其吏事”的重要科目。
24.亮吉早年以诗名,骈文也不赖,“另具手眼,自写性情”,蒋士铨夸之为“铁崖乐府容斋笔,万口争传洪亮吉”。
25.蔡邕是东汉后期的文坛巨匠。他对于骈俪化的追求和探索,对六朝时的骈文创作有直接的启发意义。
26.第二章对阮元的文艺思想与文学主张进行了论述,主要讨论他的骈文理论与诗歌理论。
※ "骈文"造句九书辞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