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塾造句


1.7岁起在村中书塾上学,熟读四书五经及其它一些古籍。

2.这件事,对于信王府来说,只是一桩小事情而已,信王和王妃也都没有再过问,而朱昌在这之后,也不得不回到了书塾,继续念他的‘四书五经’。

3.宁母所说的大伯,便是宁家村唯一的书塾先生,也是宁家人,是个落魄秀才,一直对宁无缺很照顾,宁无缺一身所学,全是宁风所教。

4.洛刀没有上过书塾,他不认识字,秘籍上的文字自然也是一个都看不懂的。

5.但他闲暇的时候就喜欢待在书塾门外听孩童们念书。

6.其实李云中想的没错,洪秀全生于耕读世家,7岁起在村中书塾上学,熟读四书五经及其它一些古籍。

7.但乐于经文,毕竟是女子只能深居刘府闺阁之中,不能像那些男孩一般可以再结伴到书塾上学,是以平日里只能自娱自乐,并无知心好友,倒有些孤寂烦闷。

8.又像书塾里的小学生会描几个字、背几句诗,怎么就敢说能通文了!普通人里面随便说说还行,到行家面前,像什么?怪道惹人嘲笑呢!她不觉把脸羞红。

9.在教育方面,阿拉伯帝国时期,有了书塾和小学出现,上课内容有古兰经,并包括算术、语法和诗歌;到了九世纪,清真寺数量众多,教育普及教广。

10.这天,张铁牛在书塾念完书放学后,在回家的路上走时想起家中早已没有米了,娘亲早上也叮嘱过:今天从书塾回家时,要记得去山上挖些番薯回来。

11.这天,张铁牛从书塾放学回家,途中发现一处围满了人群,人声鼎沸;抱着好奇的心理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处卖艺的,热闹非常。

12.苦着一张小脸,朱昌在王府里面专供朱家孩子读书的书塾里,无精打采地念叨着这三字经。

13.再看下去,是南科大兴建的时候格局变化,从中可以看出,无论南科大里面的区划怎么更改,大体上并没有改变一开始书塾的“两山两湖一中轴”。

14.陆泽早早的洗刷完毕,等待他爹带他去书塾,今天是他开始上书塾的日子。

15.俞伯伯这番说教,倒真像是书塾里的老学究。

16.我幼年的书塾先生孙老夫子辞世了。

17.昌儿,虽然为父允许你不上书塾,但你也不能整日无所事事的。

18.教育也被达达铁木提了出来,大力创办书塾,一切费用由郡府承担,郡府出资,在每个村庄建设一个小楼,由村庄自己出钱请一位教书先生,教育子女。

19.我爹是一个书塾的夫子,他想让我跟他一样教书育人。

20.花渺渺的班主任是个中年男人叫胡国文,教的也是国文,很古板固执,就像是古代书塾的教书先生,满口的圣贤道德。

21.听着书塾先生的惨叫声,浪霸痛苦地喊了一声先生,悲极力壮,手起刀落,就砍翻了一个拦路的土匪。

22.它原名书塾培训中心,是一家教育慈善机构,诚挚服务于想在出版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人们。

23.少年聪明灵慧,是书塾里最聪明的学童,十二岁时考取县城的童生,成为村里的骄傲,如今十六岁,已经有了考取秀才的资格。

24.再者家女溜出府去可是大忌,平常出府要么就是他府或皇宫大摆宴席,在要么就是有什么重大的事件,不然家女一般都在书塾上学,在府中刺绣。

25.尤宜专设书塾,肄习俄国语言文字,预以储他日之用。

26.日本人来了后,爷爷为了防备为一,专门改建了书塾,秘建了这一设施,作为危急时儿女们的逃生之路,不想还真派上了用场。

27.一间四周窗户洞开,光线明亮的书塾里,一位身着蓝衣、头发花白的老先生正踱着方步,一边来回走动,一边对堂下坐着的十几个少年讲解《洛神赋》的精义。

28.次日,张铁牛因为受了重伤无法照常去书塾上学,只好窝在家中修养。


※ "书塾"造句九书辞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