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造句


1.谋士王导见此情景极为愁虑,他明白晋室南迁如果得不到江南士族的支持,就是一桩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如果让司马睿主动贴上门去,又显得掉价。

2.因为葛仙翁出身江南士族,自幼聪敏好学,年轻时经常到山上砍柴换取纸笔;成年后博通经史百家学说,一生著述甚丰,可以说是当世仙家理论的集大成者。

3.除了士族分为了文府与武家外,还分为了上、中、下九品三等,又被称为上三家、中三家和三下家。

4.西晋时期,士族已经拥有大量财富,经济实力雄厚,并形成庸俗的金钱财富观。

5.当时士族家庭多学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以为进身谋生之途,是即所谓儒业……儒乃当时社会一行业,一名色,已先孔子而有。

6.哈哈,文和尚欲欺我乎?黄巾之祸,实已断我大汉根基,各地士族、州牧、郡守皆拥兵自重,成尾大不掉之势。

7.可见,在封建*制社会里,无论是世族士族,还是寒族庶族,只要擅权营利,视公器为囊中私物,奢靡豪侈的吃喝风必定炽盛。

8.同时,乡闾评议的主角既然是世家大族,那么深得东汉士风沾溉的江东士族的价值观念,也不可避免地会在人物品评中表现出来。

9.汉人不屑于这种鸡零狗碎的手段,或者说士族文化阶层也不认为这种文字里夹杂讽刺有什么作用,汉武以前的皇帝几乎不乱杀大臣,手下爱说什么都可以。

10.后来偶遇**,相互倾心,可是碍于**出身高门士族,爹当时只为一江湖武人,空有名望,却无官无财,更无显赫家世,故一直无法获得你外公的认可。

11.因此也不能说中古士族社会是一个阶层流动停滞的时代,只是由于郡望不变,表面上的恒定不变掩饰了其内部所发生的可观的甚至是持续的变化。

12.本书架空历史,非争霸;内含士族争斗,朝堂内外;混以轻武侠,情感元素;——前世他病重而亡,怎料却穿越至古代大唐,成了最讨厌的膏梁子弟。

13.被流放至僻处帝国西南的桐山郡的士族学生高靖远进入当地虎符术院学习,并加入该院最弱的刑天战队,遇上战队年轻的新教官左近。

14.谢灵运和鲍照分属于南朝社会中士族与素族不同的两极,对于建安文学的关注自然也体现在不同的方面。

15.可是这天理昭昭,是非黑白,竟然能如此颠倒,再看堂上那些士族子弟讥讽的脸色,王烈只觉得如坠冰窟一般。

16.他又是一个“颇负才气”的人,做吏部尚书时,“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只是举起手中的扇子一挥而已,所以有些士族地主内心里对他很不满。

17.当时的监修国史令狐德棻出身在“世为西土冠冕”的士族之家,门第观念、世族思想也很深。

18.此时天尚未亮,在五艘巨舰的灯炷映照下,天上星月黯然失色,似在显示他宇文阀的兴起,使南方士族亦失去往日的光辉。

19.此时天尚未亮,在五艘巨舰的灯炷映照下,天上星月黯然失色,似在显示他宇文阀的兴起,使南方士族变失去往日的光辉……

20.他们对政敌残酷无情,对士族宽容放纵,社会丧失了公正感,陷入道德败坏腐化堕落的境地。

21.颜之推鄙视和讽刺南朝士族的腐化无能,认为那些贵游子弟大多没有学术,只会讲求衣履服饰,一旦遭了乱离,除转死沟壑,别无他路可走。

22.敖烈把扬州让给孙策,大体的原因和曹操相同,他也不想陷入首鼠两端的困境,在原班人马和扬州士族之间,来回寻找平衡。

23.最开始是所谓“王与马,共天下”,即士族琅邪王氏与皇帝司马氏共治天下。

24.在永嘉南渡时,北方的许多士族、大地主携眷南逃,随同南逃的还有他们的宗族、部曲、宾客等等,同乡同里的人也往往随着大户南逃。

25.依附于邓家士族当了一名家丁,原本很知足的他期望着平平安安的过上一辈子,靠那微薄的月利贴补一下父母。

26.那些士族和官员在城内都有不少家产,见谭总兵愿领兵抗敌,自是纷纷拥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27.有志向的,就能因此磨炼,成就士族的事业;没有成就功业志向的,从此怠惰,就成为庸人。

28.首辅吕不群领衔的吕党,大将军兵部尚书陆思法为首的陆党,吏部尚书李元之为首的李党,门下省侍中张臣为代表的士族党,泾渭分明。

29.在关陇贵族集团取得对寒族官僚势力第一回合的胜利之后,需要突出门阀士族的地位。

30.本文共分五个部分,依次为:一、门阀士族奢侈性消费之表现.

31.桑植的爷爷为人刚正不阿,喜欢打抱不平,虽是士族,对待平民百姓却很和善。

32.这种情形无论是在官吏士族,还是布衣黔首们看来,都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现象。

33.袁太医这个姓真是好呀,袁字中间一个口,上骗士族下骗布衣,自己医不好的病人,别人医好了,那就是妖术?阿彩 

34.刘大人!小心隔墙有耳,万事不可急躁,这些士族都是深根蒂固的顽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清除的,而且这些人和郡守都是熟识,得罪不得!

35.史前文化,源远流长;先商之始,邦畿之地;诸侯称雄,中山崛起;秦汉郡国,常山之富;门阀士族,佛教兴起。

36.春秋时吴封季札于延陵为其食邑,三国时东吴设毗陵农校尉屯田开发,东晋、南北朝时,中原士族南迁,使用牛耕步犁。

37.四明士族的交游与聚会,是以个人或家族关系网络开展,进而提升四明地区整体文化及公共建设的水准。


※ "士族"造句九书辞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