㿃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㿃zhì(ㄓˋ)
⒈ 牛頭瘡。
⒉ 痢疾。
统一码
㿃字UNICODE编码U+3FC3,10进制: 16323,UTF-32: 00003FC3,UTF-8: E3 BF 83。
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A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其他字义
㿃dài(ㄉㄞˋ)
⒈ [㿃下]即“帶下”。婦科病的通稱。
英文
an ox-headed boil, dysentery; diarrhea, popular name for women's peculiar diseases※ 㿃的意思、基本解释,㿃是什么意思由九书辞典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㿃【午集中】【疒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竹例切,音蛭。《玉篇》半頭瘡也。
又《玉篇》赤白痢也。
又《韻會》《正韻》直例切,音滯。
又《集韻》丁計切,音帝。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當蓋切,音帶。《正字通》赤㿃,白㿃,婦人下部病。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帶【卷七】【巾部】
紳也。男子鞶帶,婦人帶絲。象繫佩之形。佩必有巾,从巾。當蓋切
说文解字注
(帶)紳也。糸部曰。紳、大帶也。男子鞶帶。婦人帶絲。古本皆如此。毛本依小徐。誤。內則曰。男鞶革。女鞶絲。革部鞶下云。大帶也。男子帶鞶。婦人帶絲。按古有大帶。有革帶。革帶以繫佩韍而後加之大帶。則革帶統於大帶。故許於紳、於鞶皆曰大帶。實則內則之鞶專謂革帶。此偁內則者、謂鞶統於紳、佩繫於鞶也。象繫佩之形。謂也。佩必有巾。从重巾。謂?也。當葢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