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
部首阝部 总笔画16画 结构左右
五笔BJXO 五行金 统一码96B0
笔顺フ丨丨フ一一フフ丶フフ丶丶丶丶丶
名称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竖、横折、横、横、撇折、撇折、点、撇折、撇折、点、点、点、点、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隰xí(ㄒ一ˊ)
⒈ 低湿的地方:“山有榛,隰有苓”。
⒉ 新开垦的田。
统一码
隰字UNICODE编码U+96B0,10进制: 38576,UTF-32: 000096B0,UTF-8: E9 9A B0。
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法
会意英文
low, damp land, marsh, swamp※ 隰的意思、基本解释,隰是什么意思由九书辞典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隰 xí
〈名〉
(1) (形声。阜:土山,与土地有关。本义:低湿之地)
(2) {同本义}[swamps]
隰,阪下湿也。——《说文》
下湿曰隰。——《尔雅·释地》。李注:“谓土地窊下常阻洳,名为隰也。又,可食者曰原,陂者曰阪,下者曰隰。”
上平曰原,下平曰隰。——《公羊传·昭公元年》
原隰底绩。——《书·禹贡》
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周礼·大司徒》
牧隰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注:“隰皋,水厓下湿。”
平原之隰。——《管子·形势》。注:“下泽也。”
丘隰水潦。——《淮南子·时则》
山有榛,隰有苓。——《诗·邶风·简兮》
南望原隰。——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隰草(低湿地方所生长的草);隰皋(水边低洼,生长牧草的地方)
(4) 新开垦的田地 [newly cultivated farm]
千耦其耘,徂隰徂畛。——《诗·周颂·载芟》
康熙字典
隰【戌集中】【阜部】 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唐韻》似入切《集韻》《韻會》《正韻》席入切,音習。《爾雅·釋地》下濕曰隰。《說文》阪下濕也。《釋名》隰,蟄也。蟄,濕意也。《書·禹貢》原隰底績。《詩·邶風》山有榛,隰有苓。《公羊傳·昭元年》下平曰隰。
又《詩·周頌》徂隰徂畛。《箋》隰謂新發田也。《疏》隰,指地形而言,則是未嘗墾發,故知謂新發田也。
又《左傳·桓三年》逐翼侯于汾隰。《註》汾隰,汾水邊也。《後漢·西羌傳》昔晉侯敗北戎于汾、隰。《註》二水名。○按汾隰,當從左傳註。
又地名。《左傳·隱十一年》王與鄭人隰郕。《註》在懷縣西南。《前漢·地理志》西河郡隰成。
又《左傳·文十六年》先君蚡冒,所以服陘隰也。《註》陘隰,地名。
又《廣韻》州名。左傳曰:重耳居蒲,卽隰川州,故蒲城是也。漢爲蒲子縣後,魏齊周之閒爲沁州。隋爲隰州,以州前有泉下濕,蓋取下濕之義名之也。
又姓。《左傳·僖九年》齊隰朋帥師會秦師,納晉惠公。
又《集韻》悉協切,音燮。人名。春秋傳有公子隰。○按春秋襄八年,鄭人侵蔡,獲蔡公子燮。燮,榖梁傳作溼。釋文,溼,本又作隰,又音燮,是隰直與燮通用,不特音同也。《玉篇》同。《集韻》或作濕。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隰【卷十四】【部】
阪下溼也。从㬎聲。似入切〖注〗,古文。
说文解字注
(隰)阪下溼也。釋丘曰。下溼曰隰。又曰。陂者曰阪。下者曰隰。葢上隰指平地言之。下隰指阪言之。阪形固高、而其四旁窊溼處亦謂之隰也。許用後說者、以其字从也。从。㬎聲。似入切。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