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打草惊蛇打草惊蛇的意思
căojīngshé

打草惊蛇


拼音dă căo jīng shé
注音ㄉㄚˇ ㄘㄠˇ ㄐㄧㄥ ㄕㄜˊ

词性动词
词类成语
成语解释打草惊蛇
繁体打草驚蛇



词语解释

打草惊蛇dǎ cǎo jīng shé

  1. 原指惩罚了别人,也警戒了自己。后喻指作事不密,致使人有所戒备。

    空自去打草惊蛇,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水浒传》

    beat the grass and frighten away the snake; (fig) act rashly and alert the enemy;

引证解释

  1. 亦作“打草蛇惊”。

    语本 宋•郑文宝 《南唐近事》:“王鲁 为 当涂 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 鲁 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虵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里语证实·打草惊蛇《续常谈》作“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注云:“言汝诉主簿贪贿如打草,则我为蛇之被惊知戒矣。”
    元•白朴 《墙头马上》第三折:“谁更敢倒凤颠鸞,撩蜂剔蝎,打草惊蛇,坏了咱墙头上传情简帖。”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十回:“老武 赶紧告诉大家,事情要慢慢干,不要性急,走漏了风声,打草惊蛇,就会坏了大事。”
    《景德传灯录·省念禅师》:“问:‘四众围观,师説何法?’师曰:‘打草蛇惊。’”宋•朱熹 《答黄仁卿书》:“但恐见 黄商伯 狼狈后,打草蛇惊,亦不敢放手做事耳。”

国语辞典

打草惊蛇dǎ cǎo jīng shé

  1. 语本宋·郑文宝打草惊蛇比喻某甲受到惩戒,而使某乙知所警惕。后多比喻行事不密,使对方有所察觉,预先防备。

    《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水浒传·第二九回》:「空自打草惊蛇,倒乞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
    《文明小史·第一回》:「第一须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们潜移默化,断不可操切从事,以致打草惊蛇,反为不美。」

分字解释


※ "打草惊蛇"的意思解释、打草惊蛇是什么意思由九书辞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打草惊蛇造句


  • 1.韦索看在眼里,却依旧按兵不动,其实他不想要打草惊蛇,自有打算,只是下了一枚暗棋,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出其不备,将军,直捣黄龙。

    2.劫匪拿到钱后把车开进小巷,可能要撕票,警车不便跟进去打草惊蛇。

    3.倘若打草惊蛇,让煞魔产生戒心,以它潜踪匿影的本事,再想让它伏诛势必难于登天!然而,李邀风心中也有一番计较。

    4.岐墨,这种秘密事务,需得小心再小心,谨记一点,宁缺勿滥,以免打草惊蛇。

    5.倏忽之间,他的脸色微微变化:“就算想要偷袭我们,总不可能事先就打草惊蛇吧?到底是敌人太蠢,还是敌人太聪明了呢……呵呵,宁可信其有吧。

    6.由于酒店所处地段人员聚集,周围的小巷四通八大,当天酒店的入住人员又很多,如果贸然行事,容易打草惊蛇。

    7.目前因反扫荡形势严峻,为了不打草惊蛇,只好把嫌疑最大的5个人,和其他普通犯人关押在一起,移送到反特形势比较好的晋冀鲁豫边区去,继续甄别。

    8.在没根没据之下,叶武当然不会打草惊蛇,跳出来指责陈辰的用心。

    9.不,暂时先不要查,在事情没有水落石出之前,先不要打草惊蛇。

    10.你可央人慢慢缉访出来,别作商议,且不要打草惊蛇。

    11.为防打草惊蛇,易弘等人并未在城中集合,而是分散各处,貌离神合地向龟息潭靠拢。

    12.李致果有令,逐北营步卒只需鼓噪而进,用打草惊蛇之计,把契丹游骑驱赶出山林既可。

    13.他本来不想直接打给计经委的朋友,因为关系一般,他怕打草惊蛇,可是现在他已经没有别的消息来源了。

    14.在前期掌握了“阿正”朋友的相关信息后,为防打草惊蛇,专案组民警在福安某KTV。

    15.李林甫知道周子谅为人清廉正直,基本上没什么毛病好挑,如果直接对其下手,说不定会打草惊蛇,也容易引起张九龄的警惕。

    16.预防是关键:在山间行走,穿高帮鞋,最好绑小腿,打草惊蛇,看见五步蛇要绕开走。

    17.小偷已经进来了,所以最好不要打草惊蛇,免着他发现家里有人。

    18.他们不得不自污其行,对那些奸臣们虚与委蛇,为的是获得为国尽忠的机会,免得打草惊蛇,四面树敌,以致遭受奸臣们的嫉恨与陷害。

    19.我是说我不想打草惊蛇。

    20.你这样轻举妄动只会打草惊蛇,给下一步的工作带来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