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


拼音bǐ yù
注音ㄅㄧˇ ㄩˋ



词语解释

比喻bǐ yù

  1. 一种修辞方式,即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

    allegory; comparison; metaphor; figure of speech;

翻译

  • 英语 to compare, to liken to, metaphor, analogy, figure of speech, figuratively
  • 德语 Metapher (S)​
  • 法语 parabole (rhétorique)​

引证解释

  1. 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明的事物。

    《汉书·师丹传》:“天下一统,而称引亡 秦 以为比喻,詿误圣朝,非所宜言,大不道。”
    元•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正末云]小将军,你和他廝杀呵,有个比喻。[ 刘无敌 云]将何比喻?[正末唱]你恰便似病羊儿逢着大虫。”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二:“你的比喻不对!男人是不能够拿花来比的。”

  2. 修辞学上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即以甲事物来比拟乙事物。它在形式上,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成分。因这三个成分的异同和隐现,比喻可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和借喻三类。

国语辞典

比喻bǐ yù

  1. 将两种相似的事物相比,使得所说的话或所写的文章具体生动,容易了解,富有形象化。例如吝啬的人,可用铁公鸡来比喻其一毛不拔。

网络解释

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明喻(直喻)”、“暗喻(隐喻)”、“类喻”、“借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

分字解释


※ "比喻"的意思解释、比喻是什么意思由九书辞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比喻造句


  • 1.用比喻句的形式补写一段文字,说明时时批评自己的缺点的重要性。

    2.这只是一个比喻,总结起来只有四个字,那就是有始有终。

    3.曾用烟瘾比喻过爱情,迷恋一个人,有时也不过是一种习惯,习惯成瘾成癖,要戒,的确要动用一点理智与意志力。林夕 

    4.比喻是意象营构中意象功能最强的言语策略。

    5.浩川听见自己的比喻被藐视,并没有生气,而是莞尔一笑,开始低头整理自己的鞋袜。

    6.以此比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可以从某些细微迹象看出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

    7.在私人和公共领域并非壁垒分明的世界里,中国市区里的公园可说是生活的一个特殊比喻。

    8.打个形象的比喻,改进作风不是下水船而是上水船,不是顺流而下而是逆水行舟,须臾不可松劲,一篙不可放缓。

    9.相比于一朵花的早开早败,用一只蝴蝶和它剥落的茧来比喻早熟,的确显得更残酷而惨烈。可惜,已经如此了。星野的早熟源于被欺负,我们的早熟源于被伤害。岩井俊二 

    10.用比喻来说老师的考证文风,既像古代“老吏断狱”的爰书,又像现代科学发明的报告。

    11.本报讯“萤灯雪屋”的故事说的是晋代车胤用萤火虫作灯苦读书籍,后被世人比喻勤学苦读。

    12.人们常常用“石心”比喻坚定的信念,用“石交”指代牢固的友谊,用“石城汤池”形容防守坚固的城池。

    13.两只弓鞋的拼色对称一致,所以被周文质比喻为一对华丽的鸳鸯,同行并立。

    14.炙冰使燥比喻事情办不到,所做的和所求的刚好相反。

    15.该官员指出:“这个比喻很幽默,但已经引起反对者的重视并试图将它从课本中删除掉。”。

    16.这个成语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17.朱熹对读书有两个比喻,一个是“撑上水船”,必须一篙紧似一篙,不可或缓;一个是“鸡抱卵”,抱抱停停,热热冷冷,肯定孵不出小鸡。

    18.后来人们用“叶公好龙”来比喻喜欢空谈而不敢面对实际。

    19.这个‘鬼’,比喻专业、精明、眼界高人一等,是精于此道的夸赞。

    20.这不过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全部时间都是自己的,那就根本不存在“边角废料”问题。